第03版:职教周刊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双高”建设院校自评亟须找准三块“板”
宗诚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双高计划”(2019—2023年)绩效评价工作。各建设单位作为高职类型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亟须将“唯指标论”的“迎评”心态转变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自评”心理,将站在教育、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路径依赖”转变为站在产业、审视教育、提高能力的“反向思维”,找准绩效评价中的三块“板”,以此作为院校层面“双高”建设终期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

    突出“长板”。充分体现预期目标的完成程度和进步程度。即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对照发展基础和自己设定的目标,审视学校取得了多少进步、实现了哪些成效、提升了什么能力,进而把相关任务的完成程度、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考虑的指标和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关键指标的完成程度。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产出的经济效益来评价“双高”项目在关键指标上的实际完成情况,如科研成果产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等方面。二是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成效。可以通过改革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情况来评价“双高”项目在管理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如机制改革、组织架构优化、人才引进和激励等方面。三是合作交流的程度。可以通过合作的数量和质量、国际交流的频率和影响力,以及合作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评价“双高”项目在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四是优势特色的发展程度。可以通过相关专业或行业的排名、同行认可、成果引用、专利申请与转化等来评价“双高”建设在重点领域的发展情况,判断是否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比较优势。总的来说,要突出“双高”项目的“长板”,评价的视角应该是站在产业角度来审视教育,注重项目的独特优势和突出成绩,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目标完成情况和努力程度,进而综合评估项目的绩效和贡献。

    补齐“短板”。明晰距离标杆的差距进而精准推动改革。即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对照同类型学校、同类或相近专业(群),审视学校所处的水平、所在的梯队,以及距离标杆还有多少差距。进而,采用以下方法精准推动发展改革:一是鉴定“短板”。可以站在产业角度,通过科技研发、工艺改进、师资力量、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找出“双高”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之处。二是分析原因。可以通过调研、访谈、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式,对“短板”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三是设定目标。可以根据国内外领先的学科专业、高水平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实践经验作为参考,明确标杆和目标,根据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指标,真正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双高计划”核心价值。四是制定未来改革方案。鉴于“双高”建设引领着中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向世界职业教育能够贡献的力量,学校理应根据“短板”问题和目标需求,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在改进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制定学校未来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实际行动推动“双高”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锻造“新板”。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审视教育,明确学校新的发展目标。院校层面需要切实把握产业链与教育链紧密对接,找寻校企合作最大公约数,真正实现“跳出职教看职教,立足产业办职教”。一方面,需要了解和关注当前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以及人才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分析产业经济的需求,更进一步厘清学校未来的发展重点,使教育与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院校层面通过站在产业的角度,反观其办学定位,确定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即学校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涵盖学校的目标、特色、定位和特点等方面。进而以“反向思维”寻求创新和突破,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从而实现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学校的绩效和竞争力,促进学校迈向更高水平的目标。

    高职学校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服务产业发展最直接,应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紧紧抓住“双高”建设绩效评价契机,一方面研判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供优质人才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审视面向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使命和要求,进而充分回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诉求。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研究”[项目编号BJA220260,主持人宗诚]系列成果之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