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走“研培一体”特色之路
赵霞

    多年来,吉林省持续推进教研与培训深度融合,“研培一体”模式日趋成熟。以吉林省教育学院为主体实施的吉林省“国培计划”项目参训学员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吉林省成为全国三个“国培计划”免检省份之一。2018年,吉林省以吉林省教育学院作为龙头单位获批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吉林省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研培一体”特色之路。

    “研培一体”的实践模式

    实施主体一体化。吉林省教育学院成立于1957年,最初的名称为吉林省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进修及教学研究工作,教研和培训是其主责主业。2012年,学院各教研部门更名为教研培训部,教研员同时也是培训师,负责系统规划和组织实施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和培训项目,为“研培一体”的实现提供了机构与人员保障。

    服务体系一体化。吉林省构建了完善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培训双擎网络体系。省一级负责统筹全省的研培项目规划,各市县根据需求申报研培项目,各校根据项目要求选派学员参加。近些年,省市县校协同申报项目的比例逐年增加,各级研培机构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带动全省研培工作协调均衡发展。

    实施过程一体化。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研与培训内容的贯通。无论是教研还是培训,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双减”政策落地、乡村教育振兴、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五育并举”、核心素养落实等作为主要内容。二是教研和培训工作方式的贯通。开展专题式、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教研,以研代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培训中,组织听评课活动,或者围绕某一问题或主题,开展研讨交流,以培促研,把教研变成特殊的培训,把培训活动转化成教研活动。三是实现教研和培训互为支撑、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把教研中发现的问题或经验转化为培训的专题,在培训中加以解决或进一步凝练提升,并生成新问题,成为下一阶段的教研主题,使教研与培训合而为一、集成发展。

    “研培一体”的内涵反思

    教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研是指教学研究,广义的教研是对包括教学活动在内的所有教育实践的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是狭义的教研,很多教研机构都以“教学研究室”或“教学研究中心”命名,而近几年新组建的教研机构大多以“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命名。培训作为国家、地方、学校等组织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无疑是属于教育实践的范畴。因此,广义教研的研究对象包含培训。培训与教研具有天然的融合性。

    从表述上看,“研”和“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质意义上的“研培一体”应该是教研和培训融为一体,研中有培,培中有研。培训可以成为教研的支撑,教研亦是解决培训中问题的有效手段。教研和培训二者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一些培训管理者敏锐地捕捉到教研之于培训的价值,提出把教研引入培训,借助教研达成培训目标,以研促培,研培结合,将“研培一体”当作一种能有效提升培训效率与质量的培训模式。

    目前,教育界对“研培一体”中“研”与“培”的关系形成了如下共识:教研是基础,为培训指明了方向,是培训的有力支撑;培训是方式方法,是解决教研问题的有效手段。这样的认识看似合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教研优先的倾向。“研培一体”在理论认识和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只有重新厘清“研”与“培”的关系,才能实现“研培一体”的本质回归与实践落实。

    很多研培工作者或机构虽然打着“研培一体”的旗号,但只是把“研”“培”纳入到一个大圈中,工作内容存在部分交叉,“研”“培”从根本上却是分裂的,没有实现研培融为一体、研中有培、培中有研的应然状态。我们认为,真正做到“研培一体”,必须对教研与培训进行一体化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在机构设置、发展理念、目标任务、实施过程、服务主体、保障体系等方面同心、同向、同行。

    基于以上对“研培一体”的实践和反思,吉林省教育学院将进一步深化“研培一体”内涵建设,拓展“研培一体”实践路径,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

    (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学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