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8日 星期四
走,到韶山去!
——湖南省开展“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纪实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余杏 曹鑫宇
韶山毛泽东广场,参加研学的学生排成长队,向毛泽东铜像献花。资料图片
参加研学的学生在上思政课。资料图片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在湖南,有这样一堂大思政课。

    这是一堂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导统筹,全省十余个部门和单位参与,举全省之力打造而成的大思政课。

    这是一堂将课堂搬进毛泽东同志故里韶山,全省中小学生全员参与,实现红色研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大思政课。

    这是一堂现实与历史深度结合,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最鲜活、最生动“教材”的大思政课。

    这堂大思政课就是“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

    2023年4月以来,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力开展“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办好“移动思政课”,并以此带动引领全省红色教育、红色研学蓬勃开展,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湖南实践”。

    截至2023年12月底,湖南已先后组织107批次94546名学生赴韶山接受红色教育,持续把“红色种子”撒播到广大青少年心中,取得学生受教、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效果。

    一堂举全省之力打造的大思政课

    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里见证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生成长、求学求索、革命实践的光辉历程,孕育出“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

    2023年3月15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履新的第一站就是韶山。

    “来韶山的学生多不多?”“孩子们收获怎么样?”沈晓明询问了相关情况后,当即提出:“组织全省中小学生在读大学前到韶山研学实践,让韶山这块红色圣地‘活’起来,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很快,湖南全面启动“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红色研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全省中小学生分批前往红色圣地参观研学。

    湖南省委专门安排一名省委常委牵头韶山红色研学工作,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教育厅、公安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文旅厅、韶山管理局以及湘潭市委、市政府和韶山市委、市政府等13个部门与单位齐抓共管。湖南省教育厅多次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制订《“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实施方案》……

    同时,湖南更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推动此次红色研学,坚持“不让学生出一分钱”,明确红色场馆和教学资源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相关交通、食宿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创收,所有费用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承担。

    为了这样一堂课能顺利实施,无数人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湘潭市是此次红色研学试点市,负责为全省“打样”,为此,市委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湘潭市教育局成立专班,负责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并开发了专门的思政课程。

    韶山市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地接服务方案,按照“对接常态化、流程标准化、服务精细化、队伍专业化、安全规范化”要求,强化餐饮、住宿、医疗等方面保障。

    “自启动试点以来,我们每晚召开复盘会议,全面梳理问题和短板,研究制定相应措施。”湘潭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谢忠平说。

    学生住哪,是个关键问题。

    对这个问题,湖南省教育厅专门安排2000多万元,将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名的韶山学校(老校区)改造成韶山学校思政教育实践营地,新增床位能同时满足1000名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全省中小学生都要来,安全是头等大事。

    湖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黄智勇告诉记者,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全省各地交警、交通运输、高速公路管理等部门都会提前收到一份精确到分钟的行程表,大家根据时间节点无缝对接,全程接力护航。

    不仅如此,市、县、校三级均成立工作专班,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统筹安排管理人员、带班教师、随车安全员、随团校医等人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抓好活动组织实施和学生安全保障。

    “从学校出发到抵达韶山,我们一路都有交警护送,全程还有带班教师、随车安全员、随团校医共同守护,真是满满的安全感,更觉这趟旅程非常神圣。”邵阳县二中高一学生蒲俊锋说。

    韶山游人如织,如何将旅游和研学人群合理分流,也是一个难题。

    为让学生能从容地参观学习,韶山管理局设置了专门的研学时段,并通过预约等方式提前告知游客,将前来研学的学生与普通游客错开,分批次分线路进入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地。

    目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专题展区各设研学通道1个,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9点到12点可预约研学学生1000人。毛泽东同志故居设置研学时段,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5点到6点专门接待研学学生。

    “研学优先,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邓文一说。

    在毛泽东广场记者看到,研学的队伍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为学生们让道,许多游客站在一旁掏出手机为孩子们拍照留念与点赞。“少年强则国强,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一堂学思研一体的思政大课

    红色研学,底色是红,关键在学。

    如何切实保障教育作用,是红色研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的韶山行’是一次研学之旅,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说,要把“红色种子”播撒进广大青少年心中,打造入脑入心的思政课程是关键,要切实将学思研、知信行贯彻研学全过程,将研学作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一体化设计,破解游而不学的难题。

    怎么设计?

    2023年4月以来,湖南省教育厅先后10余次组织近百名省内外思政课专家,精心构建了一套全流程的思政课程。

    “整个课程把继承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作为鲜明主题,突出现实与历史深度结合,将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静说。

    他介绍,这套思政课程旨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课程设计分研前、研中、研后三大部分,有预习、有课堂、有拓展。课程充分利用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学校等红色资源,将诗词、思政、音乐、实践、科普、作文、讨论等元素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每一堂课都堪称“金课”。

    1月2日至3日,记者跟随湖南华容县第一中学893名高一学生,从韶山学校到毛泽东广场,再到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全程感受了这一堂精心设计的沉浸式行走思政课。

    ——毛泽东广场青山环绕,庄严肃穆。举行献礼仪式时,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作为主持人,全程引导学生们举行开班仪式。

    在主持人引导下,学生们依次进行了整队、合唱、宣誓、献花等仪式。他们洪亮的歌声久久在广场上空、青山之间回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选取了“73个补丁的睡衣”“毛岸英照片”“半书床”等一批具有代表性、感召力的文物、信件作为课本,打造了5堂精品微课,深情道来当年的故事。

    学生们坐在小板凳上仔细聆听,不时记着笔记。

    面对“73个补丁的睡衣”,讲解员毛玲问:“毛主席身居高位,但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回到当下,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起来,那么同学们,我们还要保持勤俭节约这个美德吗?”

    “要!”一名男生大声地回复了毛玲。

    当学生们来到长征精神展览板块时,讲解员庞鑫提出了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长征中,红军的年纪是多大吗?”

    “20多岁!”“25岁左右!”“不到30岁!”……早早了解过长征历史的学生们纷纷回答。

    “同学们说得都很对,红军师、团级干部的平均年龄是24岁,最先到达陕北的红25军平均年龄是17岁,和大家现在差不多。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随后,庞鑫介绍了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家乡脱贫事业的黄文秀、文昌航天发射场首个“95后”分系统女指挥员周承钰等优秀青年的故事,“伟大长征精神并不遥远,我们现在仍能看到长征精神一直在迸发着时代光芒”。

    ……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的一个多小时,学生们走走停停,时而沉思,时而记着笔记,全身心投入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实景化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思想共鸣。”韶山学校思政教育实践营地负责人向燕介绍,“我的韶山行”注重于挖掘韶山文物、文献、事迹、故事等红色资源,打造多维度相结合的实景思政课程,每一堂课都起源于过去,却立足于当下,历史与现实深度结合,既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们的深思。

    实践表明,行前行中行后的完整课程设计,专业教师全程陪伴的课程制度,多类型实景微课和思政大课相结合的丰富课程内容,“我的韶山行”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研学不再枯燥,实现了“以研促学”,收到了显著效果。

    未来,湖南还将进一步创新形式,开设“诗词思政课”“音乐思政课”“探究思政课”等,让思政教育可视可触,力争把“我的韶山行”打造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思政教育和红色研学的“金字招牌”。

    一堂播撒“红色种子”的思政大课

    “我的韶山行”以丰富的内容、鲜活的形式,创新了中小学生红色教育方式,解决了之前研而不学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在中小学生心中,有了一位更加生动立体的毛主席。

    华容县一中学生董汝慧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韶山,然而,这次在韶山看到毛主席的读书笔记、和朋友往来的书信,听到毛主席送儿子毛岸英去战场的故事、和妻子杨开慧的感人爱情故事,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伟人形象树立在了心中。

    “以前毛主席在我心中就像天空中的太阳,光辉闪耀,而现在毛主席还像冬天的暖炉,温暖人心。”董汝慧说。

    这样的体会既是董汝慧个人的感受,也代表了全体研学学子共同的心声。从他们在研学手册上写下的一句句研学感言中,可以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由衷且真挚的感情。

    益阳市箴言中学学生谭阳睿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应像毛主席一样勇担时代大任,不顾艰难险阻,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临澧县晟德学校学生苏蓓蓓写道:“毛主席的故事教会我,要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广读书。他立志要改变中国农民的命运,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他成功做到了。我辈应当向他学习。”

    ……

    “没来韶山之前,同学们对毛主席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课本上,是比较模糊的。”向燕说,来到韶山之后,学生们发现,原来,伟人的青春也和他们一样迷茫过、奋斗过,“这种熟悉感一下拉近了伟人与学生内心的距离,也让伟人的形象变得更加亲切与具体。正是这种转变,给了学生无限的感动与力量”。

    与感动随之而来的,是“红色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悄然埋下。

    华容县一中高一学生孙炜锲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就听着外公讲述毛主席的故事。在来韶山之前,他对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当身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场听到毛岸英主动申请赴朝参战并得到毛主席的大力支持时,联想到毛岸英在这场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场景,孙炜锲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我心中种下的红色火种瞬间爆发,生根发芽了!”

    如果说在这次研学中,那些微妙而深入的思政“小课”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心灵,那么精心策划的思政大课《恰是风华正茂》则是一场集中、直接的红色文化盛宴,它以磅礴的气势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宁远县一中学生胡美玲在韶山了解了关于毛主席的点点滴滴,这让她感觉毛主席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毛主席的亲人也仿佛就是自己的亲人。他们在革命中遭受的苦难与毛主席对革命的执着让胡美玲本就沉重的心情再也控制不住,一颗颗滚烫的泪珠滴落,沾湿了正在记录着毛主席光辉一生的笔记本。

    很久很久,胡美玲的心情才得以平复,她翻开笔记本的后页,写下了一句送给祖国也送给自己的祝福:“愿中国兴盛,无苦难,无不公;愿自己的人生也像毛主席一样,勇往向前,无惧无畏!”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红色精神力量的冲击,在学生们的思想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记者看到,在一张张“红色研学综合服务评价表”上,“内容生动”“意义重大”高频出现;在“学生研学手册”上,“希望时间再长一天,还想再好好感受”更是体现了学生对韶山的不舍。

    如今,“我的韶山行”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韶山之外。

    据了解,在“我的韶山行”引领下,湖南省各地各校对红色教育进行了积极响应、探索与创新,深化红色教育实践,讲好红色故事,帮助青少年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韶山市镇泰小学是全省最先一批开展红色研学的学校。“研学归来后,我们就组织学生每天开展5分钟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将革命文化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该校校长毛蔚霞说,学校还通过党日活动、红色讲堂、思政课堂等形式,重点讲好中国故事、初心故事、领袖故事、家乡故事等,把学生培养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大美韶山的推荐者。

    在研学结束之后,衡山县岳云中学校长吕强组织学校思政教师展开了一场“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创新。“未来,学校将常态化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将育人理念进一步融入实践教育中,通过红色研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吕强说。

    “三湘大地遍布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夏智伦说,“湖南省教育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作用,赓续红色血脉。通过‘我的韶山行’的示范效应,带动引领全省红色教育、红色研学蓬勃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红色理想,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