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情绪调节不可过度依赖虚拟商品
王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网购“情绪价值”。近期,虚拟商品走俏网络,有声称能自动长到买家头上的“爱因斯坦大脑”,有5元起的陪聊倾听、叫醒哄睡、失恋安慰、骂醒“恋爱脑”等线上服务,有“嗡嗡叫”的“虚拟蚊子”,还有各种“好运喷雾”“转运锦鲤”“野生霸王龙”“村口汪汪队”等线上虚拟商品,可谓琳琅满目、无奇不有。个别商品需求旺盛,销量达到上百万,并入选电商平台2023年度十大商品。

    “花点小钱买个小快乐”已成为当下年轻人流行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一点点小消费、小投入,年轻人希望获得积极、健康、轻松、欢快、好运等正向情绪,摆脱消极、沉重、忧伤、霉运等负向情绪。爆款虚拟商品恰恰瞄准了年轻人的这种情绪需求。在营销学中,情绪价值原本是指顾客感知的正面情绪体验(情绪收益)和负面情绪体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代表的是给予客户商品之外的附加价值。现在,情绪价值泛指人或者事物能够带来美好感受、正面情绪的能力,同时入选了《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

    从虚拟商品火爆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两个趋势,一是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情绪、情感,二是他们解决情绪、情感需求的方式逐渐多元,开始出现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式。人是感情丰富的动物,情绪和情感每时每刻都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包括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积极的情绪是生活、事业、学业的助推力、润滑剂,消极的情绪是阻碍力、腐蚀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关键在于让积极情绪陪伴我们的时间久一点,将不期而遇的消极情绪排解掉、转化掉。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更高层次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愈加强烈。由于经济周期、贸易保护主义等原因,现实的压力让人们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焦虑。年轻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社会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与日俱增。特别是由于自媒体、视频号等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压力更容易层层传导,导致年轻人心理压力增大。

    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自我情绪,特别是当压力、迷茫等负面情绪增加的时候,希望通过种种方式排遣,为消极情绪找个出口,同时也渴望为积极情绪开个“入口”。年轻人习惯了手机和网络随身相伴,解决情绪、情感需求的方法也就部分迁移到虚拟商品上。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信息技术对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变,也有人与人之间线下接触的频次、时长、深度趋向弱化,还有社会现代性所带来的个体经济独立与情感孤寂。

    年轻人感觉灵敏、头脑灵活、情感丰富,感受到各种压力很正常,关注自己的情绪情感也是一件好事情。年轻人要学会做好情绪管理,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做好对情绪、心态等各个方面的自我管理,也是年轻人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和社会应携手营造关注情绪健康的良好氛围,帮助年轻人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各种情绪调节的技巧。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有回暖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压力也会随之不断下降。年轻人还是应该更多回归线下,在球馆、琴房、运动场和壮美河山等真实的场景中,建立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健康的社交关系。这有助于获得积极情绪,排解压力与烦恼。

    努力学习和工作是年轻人最好的减压器,要笃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提升自己的情绪价值。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书本中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下直播、短视频等火热发展的环境给了人们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只要能给别人带来积极的情绪价值,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人需要不断攀登,才能获得更多自由,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但攀登的过程难免经风历雨、充满挑战和压力。成就未来的路一定是由每天的汗水滴灌出来的,只有每天积极向上,才有可能把握住自己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副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