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最近一段时间,“脆皮青年”“脆皮大学生”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新标签。有媒体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青年自感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上班族的比例高于在校大学生;91.1%的受访青年支持校园时期系统全面地推进健康教育。
主持人语
“脆皮大学生”成为网络热词,虽然有些戏谑的意味,却也反映出大学生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身心健康是生活、学业、事业的基础。面对“脆皮”的亚健康状态,年轻人应该积极调整,家庭、学校、社会也应该加强引导。年轻人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坚实的内心,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健康、更加阳光。
青年说
随着“脆皮大学生”话题的流行,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可通过软硬两方面的措施,引导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在软性引导方面,学校需要建立起健康的校园文化。可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系统性的课程和专业性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健康主题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运动会等,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增加日常体育锻炼是健康生活的方式之一。虽然高校间有许多体育竞赛,但这些比赛专业性较强,在带动大学生广泛参与运动方面稍显不足。学校应加强对这些比赛的宣传,打造人人关心体育赛事的校园氛围。这样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提高大学生对赛事的关注度、参与度,进而爱上体育锻炼。
高校还要通过一些硬性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很多大学里,校园跑成了每一名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在体育课成绩中占据一定比例。然而,代跑业务在大学校园里颇为盛行,有的学生甚至在操场上骑车来完成校园跑的任务。这些都违背了校园跑设立的初衷。
产生这样问题的背后可能是学校对校园跑设置得不太合理。有的学校为校园跑设置了较高的任务量,需要大学生一周至少跑三到四次,加大了学生跑步的心理负担和被动情绪。还有部分高校为校园跑设置了较高的配速要求。这对一些平时不爱锻炼或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得不寻求一些“场外力量”去完成校园跑,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此,高校不妨放宽对配速的硬性要求,尽量使不同配速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坚持完成校园跑。健康教育入校园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期待更多大学生借此收获健康的体魄,告别“脆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