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部署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聚焦全员协同、全过程覆盖、全方位渗透,从主体链、时间链、空间链三个方面多维发力,全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聚焦全员协同
以主体链凝聚育人合力
纵向贯通育人机制,组建四级多维联动主体。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纳入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从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4个层级建立育人主体矩阵,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人”作用、思政教师“主力军”作用、辅导员“护航人”作用、优秀学生“朋辈人”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育人组织体系。
横向联通育人领域,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场景。聚焦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四大领域,深入挖掘33个单位部门、151个岗位育人功能,实现育人场域全覆盖。教学方面,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思政“金课”、课程思政建设,“高分子物理”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A”获批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科研方面,实施师生科研共同体培育工程,组织师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产出。管理方面,积极培育选树优秀师生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服务方面,通过“管理服务育人示范岗”开展“零距离”服务育人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用有热情、乐服务、敢担当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服务学生。
立体融通育人元素,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研究制定《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育人目标、共同设计育人方案、共同建设育人资源、共同开展育人活动,把企业育人资源有效运用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相关案例入选江苏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典型案例。
聚焦全过程覆盖
以时间链打造育人体系
突出“从入学到毕业”,贯穿学习生涯全进程。创新推行“新生启航—育人导航—毕业远航”全进程育人模式,在入学初期就向新生发放具有“质量承诺”的学校自制产品,在学生心中烙印“质量是生命、产品即人品”的理念。着力构建“通用知识+专业技能+思政素养”的浸润式“大思政”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聘请就业基地管理人员、优秀校友、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等100余人组建学生“职业导师团”,通过现身说法、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相关工作入选教育部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突出“全程式侧重化”,实现育人项目全覆盖。针对不同年级的阶段特征和学业重点,“管理、服务、组织、文化”四大育人项目贯穿全程,按照大一侧重“课程+资助”、大二侧重“科研+心理”、大三侧重“实践+网络”的思路,打造“四通用六侧重”育人模式,实现“十大育人”项目全覆盖,相关成果入选江苏省德育特色案例。
突出“学期末节点式”,优化育人评价全流程。每学期末对育人成效进行评价,按照“有德、有技、有能、有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德、技、能、为”4个维度为基础,从政治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创业水平等10个关键要素、24个观测点,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聚焦全方位渗透
以空间链拓展育人路径
突出校内校外互嵌。立足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建设等不同领域,创新实施“学习+服务”“爱心+技能”“兴趣+成长”实践育人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特教中心,送技能、送文化、送爱心、送服务的“四进四送”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活动被《人民日报》报道。
突出课内课外互通。以“九里书院”为平台,开设仁学堂、义学堂、礼学堂、智学堂、信学堂“五类学堂”,举办“油画技法”“茶艺”“翰墨”“烹饪”等特色系列活动,开发17门校外第二课堂课程,创新开展“点单式”书院育人实践,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以“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为抓手,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形成“资源—课程—实践—科转—竞赛”全面覆盖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荣获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金奖等,近5年获“双创”比赛省级及以上奖项65项。
突出线上线下互联。坚持线下“面对面”与线上“屏对屏”相结合,围绕爱国爱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等主题,创新开展“疫情之下再谈学习”“信仰公开课”“工院青年说”“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实践归来话成果”等网络育人活动,以大学生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作者杨宏楼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书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