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地方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广西龙州用活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
在这里,遇见“非遗”
本报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夏荧
龙州县学生到金龙镇壮锦文化传承地开展研学活动。龙州县教育局供图
龙州学子弹唱《天之琴》欢迎各方游客到来。龙州县教育局供图

    【开栏的话】

    今年,地方新闻版将更加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出“文化遗存活在校园”栏目。聚焦各地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多措并举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遗存,在引进社会师资、开设特色课程、培育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素养等方面深入挖潜,不断丰富课后服务、提升学生素养,深入助力“双减”,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文化遗存活在校园

    连日来,广西龙州县多所小学开展“少年非遗说”故事比赛,从瑶族油茶到柠檬鸭制作,从剪纸工艺到龙州天琴,学生眉飞色舞,娓娓道来……据介绍,龙州县这次举办主题为“讲述非遗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故事比赛,旨在让更多学生自觉做“小小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龙州县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铸魂工程来抓,充分结合当地“非遗”资源,通过校本课程、校外研学及组织当地“非遗”传承人授课等方式,举办一系列“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下增强民族自豪感,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得到传承。

    教育管理部门加强指导

    “今年,我们探索开展了党建与非遗相结合的新模式,让全县中小学校党员教师带头参与非遗文化宣传,让更多学生和家长自觉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龙州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陆青良介绍,该县探索“党员教师+非遗文化”宣传模式,引导党员教师带头宣传“非遗”文化,同时依托党建活动阵地,开展党建联结活动,县城盟主学校党员教师到集团内的联盟学校开展“非遗”文化送教下乡活动,仅2023年就开展“非遗”文化送教下乡35场,受益学生2000余人。

    龙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指导各校将“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分学段开展“非遗”教育活动,开设“非遗”花灯、民族体育、天琴悠悠、舞龙舞狮等各具特色的校本实践活动,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打造“一校一品”。目前,该县各学校共编撰“非遗”文化系列校本教材18册。

    龙州县打出一套组合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生日常教育教学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把家国情怀、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融入主题班会、党团队日活动中,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每年利用传统节日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家乡风俗知多少”“非遗文化进校园”“校园艺术展演”等活动;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利用文化墙、楼梯过道和板报栏布置民族文化知识,组织主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方式进行教育宣传活动……

    探索校内传承新模式

    走进龙州县民族中学天琴艺术文化展厅,只见指导教师正在向学生讲解天琴知识,传授基本弹奏技巧,30名中学生端坐在凳子上,双手轻轻拨动琴弦,“叮、叮”的古老琴音缓缓流出,佩戴的脚铃随节奏晃动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天琴,在壮语中称“鼎叮”,是壮族先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演奏器乐。在龙州县民族中学,当地的天琴制作传承人秦华北一边弹奏,一边向学艺教师讲述实操持琴、按弦、演奏的方法,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天琴弹唱,缭绕于教室间。目前,龙州县有近1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天琴培训活动基地,大力培养龙州天琴弹奏后备力量。

    龙州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地域特色明显的天琴演奏、壮锦技艺等深受师生喜爱。该县各中小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邀请本土“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向师生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选派90余名优秀教师向“非遗”传承人学艺,培养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非遗”教育与传承团队。

    龙州镇新华中心小学将壮锦传统文化渗透到劳动实践课堂,邀请当地的壮锦传承人进校介绍壮锦图案纹样,讲解示范各种手法,展示实物民间壮锦饰品。每到劳动实践课,该校学生兴致高昂,穿针、引线、打结、缝制……“自从将壮锦技艺融入劳动实践课程,每次劳动实践课,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认真完成自己的壮锦作品,对壮锦图案以及编织技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龙州镇新华中心小学科研处主任何静说。

    拓展校外传承新路径

    前段时间,龙州县龙州镇民族小学200多名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走进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美丽壮锦寻源天琴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体验当地民俗活动侬峒节竹竿舞互动游戏,尝试织出壮锦图案、亲手制作壮锦小香包,探访天琴艺术发源地、学习天琴歌曲《唱天瑶》。

    龙州县各校积极探索“非遗+研学”保护传承新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外研学实践活动,依托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八军纪念馆、现代农业基地、世界花山岩画文化遗产地资源优势,打造了红色、红色+农耕、自然科普、稻作文化、壮锦文化、天琴文化等6条研学路线,设立“非遗”工作坊2个,创建研学教育实践基地4个,让学生充分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研学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参与非遗文化体验和手工制作,让学生学非遗、知非遗,将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许春萍说。学校以传承传统技艺为主题,采取“非遗+研学+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增长见识,增强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意识。

    2023年,该县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22次,参与人次达3000余人次。“我县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当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龙州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