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段锦练习 |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美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美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卫生康养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美育通识+美育技能”课程体系,建立医学生美育平台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稳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美学、社会美学等融入美育课程建设中,构建起“美育通识+美育技能”课程体系。设置“美育通识”特色选修模块,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戏曲鉴赏”“书法鉴赏”等8门限定性选修课程,抓牢课堂“主阵地”,提升学生在语言、书写、造型和音乐等方面的审美能力。聘请行业名家和能工巧匠,开设书法、插花、京剧等美育技能课程22门。通过学习,掌握“懂美、爱美、尚美、创美”技巧,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高尚审美趣味和敏锐审美判断力。通过“美育+专业群”模式,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美育元素和资源,建立融“医术”与“艺术”为一体的思政类课程86门,育训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医学生。
开展“文化筑基+人文领航”特色项目,丰富医学生美育实践内容
学校深入推进美育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开展了“文化筑基”“人文领航”两大类特色项目。
“文化筑基”包括“医学生讲演思政、非遗养生武术进校园”两大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智润心,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技能报国,守护人民健康”的美学价值观。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千名学生在校园练习八段锦,在一招一式中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将八段锦、太极拳、八极拳等非遗类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体医融合,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感悟中国哲学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学生作品获得2023年国家教育部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领航系列主题教育”二等奖1项(微电影),河北省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非遗作品二等奖、非遗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人文领航”包括“生命教育、医学生绘图大赛、医学人文活动月”三项活动。医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知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护佑生命”,建立了“校院协同、四位共育”育人模式,获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医学和美学融合,设计医学生绘图大赛,学生斩获国家解剖学、形态学、病理学等绘图大赛奖项38项。学校在每年4月开展“医学人文活动月”系列活动,通过医学人文演讲比赛、医学生礼仪系列讲座、护理礼仪大赛,培养学生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神圣使命的深刻理解。
打造“校内+校外”美育空间,丰富医学生美育资源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校内+校外”美育协同育人空间。依托沧州六大特色文脉中“医药文化、运河文化”,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博施医院博物馆等6个校外美育基地。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培育翰墨诵读社、静逸轩书画社、清韵国风社、音乐社、嗨舞社等文化艺术体育类社团20个,主动对接社会优质美育资源,引美入校,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学校积极将医药文化美学融入校园文化品牌和环境建设中,构建“医药文化图景”,打造“文化+环境”美育空间,让学生行走于校园就能感知、接受医药文化之美熏陶。学校图书馆设置以老校长的名字雷爱光命名的“爱光书苑”实体书店,将医学和美学理念融入环境设计,学生在书香满满的书苑里学习、读书,医学院校特色美育空间的育人功能得以潜移默化地实现。根据雷爱光真实事迹创作的《大爱之光》话剧,由学校教师、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原创文化作品诠释医务工作者的“大医精诚”,成为沧医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学校以“百草园”为主题打造校园美育环境空间,将千亩校园划分为不同种类的中药种植基地,种植麦冬、菊花、玫瑰、蒲公英等常见中草药,学生参与种植、管理,培养学生崇尚勤劳美、健康美。(刘健 才晓茹 刘娜 刘忠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