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融合目标,为体育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将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工作,在顺应新时代高校发展需求的同时,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定位与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21CTW007)阶段性成果。
综合开展多样化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高校阶段的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基本上已经比较完善。传统体育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培训,而在“五育”并举理念的支持下,组织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可显著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教师考虑到体育学院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对专业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还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德育素质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多改变,逐渐将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比如,学校组织了“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教师邀请社会中的志愿者、专业体育教育机构等联合举办实践活动,给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全面参与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各个节点任务。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后,在关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教学实践活动。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这也提高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
利用多样化“五育”并举载体
除了组织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参与各项比赛活动外,体育学院还积极利用新媒体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教师通过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录制和发布微课,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接收信息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后实时学习提供支持。另外,体育学院也为学生创设了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基础学习、训练打卡以及能力提升等模块,聚集与调配更多的网络数字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在体育知识、品格、文化修养等方面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在“训练打卡”模块中分享自己的训练成果,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体育专业与诗朗诵、伴奏等融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创意,还能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协作精神。
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作用
其一,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五育”需严格遵循高校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律,确保学生能真正有所收获。体育学院教师基于体育文化与德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体育活动,像常见的民族健身操、毽球等,让学生能感受到传统体育运动的精神底蕴和美感。学生在对传统体育活动有所了解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进而产生继承与发扬传统体育活动和精神的想法,自觉、自愿提高自身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院积极融合自身条件,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感受到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
其二,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五育”并举下的素养提升进度也不相同。体育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整合育人资源,加强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对育人情境进行构建,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运动安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找准时机融合“五育”理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效率。
开展多维度评价
“五育”并举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应当设置更科学、更实用的标准,切实符合学生自身的健康需求。体育学院针对教学效果构建了多维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其一,引入多样化的评价主体。让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去,利于学生更了解自身的文化与运动需求。同样,家长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也被纳入评价主体。其二,不再沿用“结果导向”方式,更加关注教学过程评价。一些学生虽然纸面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方面。其三,转变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改成性质导向评价。即同时评价学生的体育活动考试成绩,还要重视让其在体育学习中扎实掌握健康知识、培养数学与人文精神等,提升学生身心韧性。
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通过正确认识“五育”并举育人价值,将体育教育与其他“四育”科学融合,创新教学载体,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作用,开展多维度评价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罗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