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各个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而参加各类竞赛便是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的方法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着眼于学科竞赛,不断培育创新型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4年。自办学之初,学院一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在生物数学、生物物理、数据科学、智能计算、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
近年来,学院以学科竞赛为主,探索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承担起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打造了“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农业新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复合型、新工科、新农科创新型人才。
能力导向
开启竞赛培训新篇章
以赛助教,重点在“赛”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重视竞赛的重要性,对于如何组织数学学科竞赛及其培训内容这个问题,学院经过多方研讨,最终确定了渐进式的数学学科竞赛培训模式。
学院的渐进式数学学科竞赛培训模式是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提高,以“能力为主”培养目标为导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知识素养的内功,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为外延,形成以学生为主的“理论培训+经验交流+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专家报告+训练营”多层次立体化竞赛培训模式。
这种竞赛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学院成立的数学建模指导中心,其自成立之初便配备了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全面负责7项数学学科竞赛组织、培训、参赛等工作,极大推动了学科竞赛健康发展。
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发挥“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引领作用和双带头人的保障作用,聚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组建了由70余人构成的跨学院、跨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且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实践赋能
打造校企合作新局面
以赛助教,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落点还要在实践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着眼于国家发展,探究如何改革数学学科竞赛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校企育人合作平台。
学院为激发更多学生参与数学学科竞赛,推动数学学科竞赛发展,构建了“多源—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产出”实践教学体系,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精准制定“实践赋能”系统工程,通过团队化教学实践环节、组织多项竞赛“以赛代练”、组织多个团队确保能力提升。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以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的校企育人合作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有效地把专业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学校各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育人合作平台的构建推动了数学学科竞赛进一步发展,激励更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院以数学学科竞赛为依托,与广东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实践合作,获得4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项目,促进了学科竞赛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通过数学学科竞赛组织和培训模式的改革,不仅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而且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努力培养出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
数模育人
构建教赛融合新模式
以赛助教,难点在“教”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将数学竞赛或数学建模融入到本科或研究生教学中,以提高竞赛成绩,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进竞赛,用竞赛反馈教学”的方针,引导学科竞赛与教学融合,提出了“竞赛教学”“案例教学”“学科交叉”等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体系化、结构化,教学模式渐进化、模块化,竞赛指导团队化,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出“数模育人”模式,将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融入到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拓宽科学研究视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如今,学院不仅在全国数学学科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树立起学院在陕西省数学学科竞赛的新形象,更通过竞赛让教学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纷纷到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比如经管学院学生李辉,曾经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后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建模实践课”获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2名教师获得国家优秀指导教师,10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获得10项省级优秀组织奖。
(郑立飞 解小莉 王婷婷 胡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