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红心传师德 融汇育师才
邱小健 陈明婕 吴启帆 邓小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古以来,我国的教师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正所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培养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教师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扎根红土地办学,以教育家精神培根铸魂,大力培养新时代“红色园丁”,为乡村基础教育学校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教师。

    红心引领,传德立世

    作为一名教师,须要有“立世之德”。传德是教师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给出了答案。学院以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为导向,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红色园丁育人模式。

    其一,学院通过构建红色讲坛,邀请红色文化学院讲师团开展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讲座,坚定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的理想信念。

    其二,学院组织师范生阅读红色经典读物,开展阅读分享会、红色故事演讲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红色经典。

    其三,学院重视学生的项目研究与竞赛,将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作为教学形式,依托“挑战杯”“互联网+”以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平台,进行学习竞赛、理论研究等实践,提升师范生的科研水平与教学技能。

    其四,学院还重视学生的实践,经常组织师范生利用课余、周末、寒暑假时间,借助国家教育部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结合专业开展下乡村志愿服务、寒暑期赴农村社会实践、到乡村中小学开展实习见习等社会实践。

    其五,学院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大学生开展系列主题红色文化征文写作和红色理论研讨征文活动,通过学思悟进一步提升师范生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的思想自觉。

    学院营造出了“以学为乐、知行合一”的红色园丁学风,同时还将“热爱乡村教书、潜心乡村育人、做乡村教育大先生”的红色教育情怀设立为目标,构建出了“乡村红色园丁实践育人条件”“乡村红色园丁实践育人过程”“乡村红色园丁实践育人效果”三维教育评价内容体系,对红色园丁育人模式进行了完善,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全面协同,聚才谋事

    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有“谋事之才”。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组建起了教育美学学科群,构建起了多学科协同教学模式,为学子的发展拓宽路径。

    首先,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明确了专业办学定位。学院采取了“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针,坚持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和教师岗位胜任力要求来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及时调整,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师德素养、深厚的教育情怀,系统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较强的教研能力,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育人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良好的自我反省意识、服务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够在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教研的骨干教师”。

    其次,学院设置了“2+1+1”三个阶段,构建出了课程模块体系。学院在四个层面开设模块化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发展做出了详细规划。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主要是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三学年主要学习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第四学年主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与操作技能。四个模块的课程注重横向沟通、纵向整合,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科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融合,从而为学生建构一体化、结构化的完备知识体系。

    再次,学院还建构了“U—G—S”协同培养模式。学院立足基础教育需求,邀请基础教育学校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实务性课程。携手基础教育学校共同完成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工作,与赣州市市直中学、教研室和中小学幼儿园近百家单位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作为教师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力培养具有红色血脉的新时代“红色园丁”。

    (邱小健 陈明婕 吴启帆 邓小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1/09/12/ZGJYB20240109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