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与新媒体技术手段搭建起和现实情境相一致的虚拟空间,让学生能够沉浸式地体验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是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大优势。
高校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开展实践教学则是重点教学环节。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跨越时空限制运用于实践教学,赋予了高校思政课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坚决落实关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虚拟仿真技术成立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生动的实践学习环境,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足不出校”便可以沉浸式体验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延伸教学空间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存在着部分难以直接表达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课堂讲述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而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就可以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演示来丰富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方面,虚拟仿真技术的作用则更加突出: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场景的复制以及再还原,并以此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从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种种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有效地延伸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
为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依托虚拟仿真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人机互动等形式,集真实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创新发展的范例。目前,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已形成VR思政党建教学资源库,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红色全景、红色特色主题7个大类59种内容,涵盖了包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虚拟博物馆资源,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收录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科学、系统地搭建了实践教学的崭新平台。
创新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实效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创新了传统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生动的实践学习环境。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在教学方式上,能够突破高校思政课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环境、场地与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难以奔赴的现实场地和难以还原的历史场景进行仿真。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搭建虚拟教学资源平台,形成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和现实情境相一致的虚拟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自发地对高校思政课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目前,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程中全面启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应用,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和生动地感受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真实事件,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和理想信念的理解与认识;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身临其境的效果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
坚持学生主体 活化育人效果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已成为一大趋势。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能够让学生体验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虚拟学习资源,更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质。之前,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而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有效途径。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创设虚拟仿真场景实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沉浸式、交互式体验,能够使得实践教学从原本的“我讲你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对活化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已在多门思政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建设了3D虚拟数字展览馆,内设语音互动、答题互动、AI机器人引导等多个交互点,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虚拟空间中沉浸式地体验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交互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将实践教学由“平面教学”转变为“立体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2023年3月以来,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接待学生5000余名,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进入虚拟仿真实验室后,佩戴设备便可进行参观和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丰富的思政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在优化学生体验感、参与感的同时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
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是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生动、直观、交互性强的虚拟教学平台,这不仅是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为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支持实践教学,能够实现高校思政课的创新性发展、满足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新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张子夏 陈奕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