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现场会的讲台,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顾家山觉得担子很重,他要将学校“2345”多维一体心理育人模式分享到全省,也要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
抱着同样想法参会的共有178人,这178人代表着安徽全省16个地市成千上万为呵护学生心灵而努力的政府人员、校长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
多年以来,他们以教育系统为主阵地,协同配合,用心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用情化解学生“心事”,像辛勤劳作的园丁,守护着祖国花朵的茁壮成长、如期绽放。
立足监测预警早发现
“要关口前移、摸清底数,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做好当前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着眼一个“早”字。
多“早”呢?一入学就排查!
在高校,每名新生入学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填写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表,及时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在中小学,学生每学年要接受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排查。除了定期排查外,安徽省还开展常态化动态排查,所有大中小学均构建“院系—年级—班级—寝室/个人”联动发现机制。
对于症状较轻的学生,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疏导;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包保台账重点关注,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加强医教协同,及时转介干预治疗。
2023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一名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叠加考试压力,出现情绪崩溃情况。学校第一时间制定干预方案:校领导建立包保心理问题危机学生台账,心理咨询师定期给予学生心理疏导,辅导员通过家校联系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状态,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安全员每天跟踪关注学生心理动态,芜湖四院专家定期来校评估。目前,该生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情绪稳定,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
日前,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发展中心在合肥师范学院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管理的数据集合,平台将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心理问题类别等分层分类推送测量量表,使心理问题智能评级更加精准。各地市教育局应用平台可在省级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各项工作,并及时记录、上报。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我的日常作息、生活习惯与舍友不同,常常为此闹矛盾,想着未来3年都要这样过,很是苦恼。”前些日子,有个学生带着烦恼上了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教师王永的课,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模拟情景等过程领悟怎么与舍友相处,渐渐改善了与舍友的关系。
王永介绍,合肥幼专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设了48学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并分布到5个学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参与学习。
合肥幼专的课堂建设是安徽切实发挥第一课堂心理育人主渠道作用的一个缩影。2023年11月,安徽省召开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地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高校开设2学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中小学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落实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标准开设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必修课。
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很多学校注重第二课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拓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各地也利用网络第三课堂,开辟育人专栏。2023年6月,安徽省上线运行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开通5条线路的96312省级心理援助热线;安徽农业大学上线“青听海棠”“金丹在线”等微信公众号,打造“师生下午茶”互动交流平台;滁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办的“雪绒花心灵在线云之声”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音频已录制339期,收听公众达15.1万人次。
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2023年11月2日,安徽省17部门联合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若干举措》,从源头预防、排查发现、干预处置、协同联动、条件保障、问效追责等6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全面系统涵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绝非教育部门一家使劲就能大功告成,需要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家庭社会协同解决。”解平介绍,文件出台6天后,安徽省召开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部门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以后每半年召开一次,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浓厚氛围。
政府各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的同时,家校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化。安徽师范大学编印《心理危机学生家长访谈手册》,定期与危机学生家长约谈;滁州市南谯区结合“双减”政策,成立“阳光使者”家庭教育讲师团;安徽医科大学编制《新生家长心理健康手册》,开展新生家长心理主题讲座,引导家长共同守护学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