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2日 星期二
岭南师范学院
多管齐下 推进融合教育提质增效
石梦良

    融合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调“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高等院校深度参与融合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为促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较早响应和实施这一计划的岭南师范学院,从管理、教学、科研、交流和服务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推进融合教育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融合教育新路子。

    强化组织领导 架构顶层设计

    岭南师范学院领导部门高度重视融合教育,学校以文件的方式,制定和完善融合教育的顶层设计内容,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全校上下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依托文件精神,成立多个工作委员会,培养融合教育教师,加大教学和财政管理等多方面的保障力度。有了顶层设计的保障,做好融合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领导和职工的共识。学校以《“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指导,明确任务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要素保障,确保计划贯彻到位,能够落地实施。

    深化课程改革 增强新技术运用

    岭南师范学院大力推进融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构建特殊教育品质课堂专题讨论活动,以打造品质课堂为抓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学校根据不同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划,在专业培养要求下,调整和完善部分课程或实习实践内容。改革探索公共类课程,全方位优化创新公共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总结出一系列如补偿教学法、问题研讨法、分层教学法、示范模仿法等新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融合互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学习质量。此外,还单独为特殊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和学业支持。

    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授课,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线上课堂、VR人工智能、云课堂等新型多媒体的运用,线上与线下课堂的结合,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学起来更加方便。学生通过多种线上方式提前预习,课堂上和教师与同学互动,教师进行解答、指导学生分析,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并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做好相关记录。通过采用先进教学技术,提高了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优化师资队伍 提升教师水平

    优秀的教师是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岭南师范学院根据多年来特殊教育的经验和发展变化,努力提高从业教师业务水平,补齐教师教学短板。加大对承担融合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岭南师范学院聘请国内外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和行业专家前来学院兼职和全职授课。截至目前,还有7名来自台湾的特教专家在学院全职任教。在国外人才引进方面,学院引进了韩国釜山大学等高校博士等,促进了融合教育的国际前瞻性教学。同时在国内招聘人才来学院兼职或全职任教,如聘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杨峰主任团队、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刘少敏等,讲授言语障碍与治疗、中国手语等课程,紧缺课程师资难题得到解决。

    学校为了提高融合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大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力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境外攻读博士学位,已有多名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充实了融合教育教师队伍。此外,岭南师范学院鼓励教师学习、在职进修,获取国际权威专业资质,先后有多人取得BACB(国际行为分析师认证委员会)认证应用行为分析师资格等。学校发挥校地协同、校内协同的优势,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有力推动了学院融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岭南师范学院在打造开放性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同时,还致力为广东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培训和供给服务。多年来,学校承担着全省一半以上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资人才培训任务。

    为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广东省行政部门于2017年6月牵头成立了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岭南师范学院作为该发展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强化科研创新 保障引擎效应

    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为强有力保证。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是推动融合教育全面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岭南师范学院通过创新和搭建科研平台,以融合教育学科建设为基础,整合资源和人才优势,促进跨学科教学研究,为融合教育实现专业化、规范化、深度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在学科研究上下功夫外,学校还围绕融合教学的理论指导以及财政保障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为特殊学生能够终身受到融合教育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导。在实践应用上,学校积极研究和构建融合教育智库平台,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推动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社会等协同创新,建设大中小学以及学龄前融合教育实践发展共同体。积极探索普通教学与特殊教育教学融合,以及学校与残联、社会康养机构的合作机制等,以创新研究驱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了有力保障融合教育科研活动,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大力建设教学科研平台。例如,学校的省级协同创新平台“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和广东省教育部门特殊儿童心理评估与康复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经广东省科技部门检查验收,省内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成立,在国内同行院校引起反响。跨学科整合特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教育技术学、医学等,开展了多项前沿技术的研究。3年来,获批省级以上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百余篇,申请专利40多项,成果丰硕。同时,学校与湛江市残联康复中心合作共建岭师教育康复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教育,探索校地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造和谐的无障碍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所在地,对学生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为了提升特殊学生生活学习的便利度,岭南师范学院建立了由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后勤处等部门组成的协同工作网络,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无障碍环境改造,充分满足所有特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生活需求。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建设由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统筹,各系部协调,融图书资料、教辅工具、康复器材等为一体的资源支持平台,为融合教育提供全面服务。目前学校拥有价值数百万元的声文转化系统及服务器与配套设备,覆盖多个终端,覆盖教室、机房和会议室等,购置了近百万元的教学辅助设备,充分满足特殊学生在学习资源和信息获取方面的需求。

    加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

    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岭南师范学院在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院校的资源优势,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以我为主、兼收并蓄,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探求更多、更有效的融合教育发展之路。搭建愈发宽广的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强化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走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如,为进一步促进融合教育资源互补、成果共享,岭南师范学院在2014年发起海峡两岸特殊教育高端论坛。海峡两岸高校轮流主办,至今从未间断,成为海峡两岸高校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有效平台。

    建档立卡,校企合作 提供就业支持

    为了帮助特殊教育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一方面岭南师范学院对每名特殊教育学生建档立卡,实行全过程就业指导支持,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支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面向企业的实训基地和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例如,学校创设特殊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体系,基于社会职业要求,采用从需求到聚焦再到细化的教学设计思路,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规划能力。同时,学校建立职业导向实训机制,鼓励特殊学生结合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领域或特定机构,积极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此外,学校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协调各级政府部门、残联、企业等相关部门,要求企业按照员工的总数比例安排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毕业生就业,并联合广东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做好融合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岭南师范学院作为与此息息相关的一分子,承载着特殊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在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中,岭南师范学院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和方法,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到教材和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校园无障碍建设、国内外经验交流,再到教学科研、服务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发力,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融合教育要求,又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且独具特色的高校融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就业支持体系。未来,学校还将持续推进高水平、专业化、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机制,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石梦良)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岭南师范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1/02/12/ZGJYB20240102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