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二维码 阅读文章 |
|
扫二维码 阅读文章 |
|
扫二维码 阅读文章 |
1.《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
作者王贤卿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教授
文章载于《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5日10版
推荐理由: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施行,爱国主义教育将进入法治化时代。本文从落实宪法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处理中华民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关系等五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实践层面指出要处理好价值引领与立法导向、教育规律与法律权威、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既有法律的内在关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2.《担当高校之责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者李秀云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
文章载于《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9日15版
推荐理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各学段明确自身定位、主要职责和实践路径。本文立足“高校育才并非无源之水,离不开中小学的奠基和积淀”这一人才培养规律,明确了高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职责定位,即当好理论研究的“智囊团”,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思想的策源地;办好师资成长的“大课堂”,全方位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师队伍建设;建好资源共享的“大平台”,持续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新动能。
3.《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优势、限度与进路》
作者系陈科、谢佳琼,作者单位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推荐理由:“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思政教育质量评价事关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意义重大,但在实践层面却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在推进教育数字化大背景下,利用智能技术革新思政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有利于思政教育质量评价向数字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型。作者在论述智能技术赋能思政教育质量评价优势的同时,也分析了其内在限度与风险,并综合上述两方面内容提出了实践方向,对推动思政教育质量评价创新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