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吕建作报告。 |
|
天津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静武作报告。 |
|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原主任任学宝作报告。 叶云波 摄 |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酉阳县城坐落于大山之间,酉城河穿城而过、蜿蜒流淌,酉阳桃花源风景区和桃花源国家级森林公园苍翠满目、景色宜人……山川秀美的酉阳文化底蕴深厚,崇文重教之风薪火相传。“桃花源里好读书”,既是酉阳自然人文底蕴的真实写照,也是酉阳打造教育强县的诚挚愿景。
日前,中国教育报刊社根据酉阳县需求,邀请来自江苏、天津、浙江三地的知名校长、专家共赴“桃花源”,举办“助力乡村振兴送教行”公益活动。送教专家围绕“学校阅学空间的重构”“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指导力提升”“‘贯通式’初高中学科教学衔接”等话题,与当地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分享。酉阳全县中小学校长、教研人员及骨干教师代表260人参加活动。
“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中国教育报刊社为我们民族地区带来关怀和温暖,为乡村学校送来先进教育思想和优质教育资源,我们满怀期待,倍加珍惜。”酉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史令希望参加活动的教育工作者珍惜本次培训机会,学以提能,学以致用,努力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书写绚丽的教育答卷。
重构学习空间,引领学生成长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吕建认为,理解教学改革,必须回归教育的本源。他引用孔子的名言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学而时习之’讲的是教学一定要和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我认为这是今天谈到育人方式变革时应该关注的一点。”
基于这一理念,海安高级中学回应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总体要求,将育人目标确定为新劳动者教育。吕建认为,“小时有兴趣,长大有情怀,一生有追求”的人更可能符合新时代的人才标准。以此为引领,海安高级中学构建了多元发展课程体系,并建成了与课程相匹配的多元学习空间。
以海安高级中学的“一中心八馆”建设为例,吕建分享了以再造学习空间促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要求,海安高级中学图文信息中心规划了图书馆和科创中心两大部分。其中,图书馆包括红学馆、文创馆、教育馆等8个主题馆,在藏书、阅读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五育”融合和生涯规划的重要功能。
主题馆建设以学科门类为思维起点,覆盖了人文、社科、军工、医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可调动资源,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特色文化等元素。“红学馆”的建设便是基于海安当地深厚的红学研究底蕴和丰富的学者资源。
“吕校长对‘一中心八馆’的讲解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如何使用的、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虽然条件不同、起点不同,但吕校长的很多办学经验同样可以在酉阳的学校推广。”酉阳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滕革说。
提升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发展
“课程是一条连接学生的起点和终点、通向学生发展目标的跑道。”天津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静武认为,按照新课程方案,应当采用“总和”的观念来理解课程,在狭义的学科课程之外,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可纳入课程。
杨静武提出,课程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专业影响力,是基于系统的课程观念,对课程进行规划、执行、管理、评价、创造、理解,从而落实整体育人目标的能力。他从学校的环境分析、课程的价值主张、课程目标再梳理等7个方面分享了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杨静武建议,校长要首先从环境分析入手,重点了解国家和区域重大政策、发展改革举措和本地发展战略等外部环境因素,同时对学校已有课程资源、学校管理特征等学校内部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教育,学校教育要紧紧跟上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杨静武强调,校长要面向未来,帮助教师和学生选择方向。他建议,学校要通过梳理本校文化体系,并结合世界、中国以及本地区的发展态势,确立育人目标,为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引。
杨静武还解读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各自的定位,并提出“标准地落实国家课程、创造性地设计校本课程、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落实方案”的建议。他引用了酉阳四中“木叶吹奏”非遗课程的案例,提出校本课程“不在数而在质”,校本课程设计应该以深入研究国家课程为前提,与区域发展和区域特长紧密联系,充分挖掘课程背后的价值体系,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
“杨校长说的校本课程要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特色结合起来,让我印象深刻。”酉阳县酉州中学副校长张愿说。
创新教学策略,贯通初高衔接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原主任任学宝指出,初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相互贯通,但初中教育关注全面性,而高中更侧重于“扬长”教育,因此,初高中衔接阶段应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避免学生在这一时期因教材难度、学科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而出现心理适应问题。
任学宝总结了初高中衔接需要关注的3个重点,即促进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他强调:“我们要从这些层面来考虑,如何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如何提升学习效果,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何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任学宝提出,初高中学科教学的衔接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把准衔接方向,精准整合目标。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初中教学对高中内容适度整合、合理控制进度,高中教学不重复初中内容、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任学宝认为,教师的交流至关重要:“初高中教师要相互熟悉,共同梳理知识体系,做好对比分析,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注重整合的梯度。”他建议,初高中教师要建立合作机制,高中教师下移到初中开展指导工作,初中教师主动到高中听课。
任学宝认为,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学要注意“知”与“识”关系的处理。在初中阶段,要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打下扎实基础;在高中阶段,要通过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他建议,在衔接阶段通过设计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与“识”的相互促进和转化。
“我们将参考任主任给出的角度,深入结合酉阳初高中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初高中融合教育,推进贯通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做出优秀的成果。”酉阳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委副主任罗昌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