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周刊·年终特刊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高质量之路,名园在坚守什么
名园长讨论一体化德育话题。
幼儿在户外玩游戏。
参会者观摩幼儿园户外环境。
高高的桌椅让参会者体验到“儿童视角”。
幼儿引导参会者签到。
幼儿向参会者展示传统戏剧秦腔。资料图片
曹雪梅
李琴
何凯黎
兀静
罗晓红
曾琴
娄丹娜
邵瑜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今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学前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名园的示范引领。自2021年起,《中国教育报》启动“名园现场会”,以“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为主线,走进全国各地名园,解密名园成功密码,传播名园办园思想与实践,至今已举办8场,让名园经验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未来,我们将深入更多名园,传播办园经验和智慧。临近岁末,让我们一起回顾这8场名园现场会,并一起思考:高质量之路,这些名园何以从“过去”走到“现在”,他们在坚守什么?一起来看名园长的“对话”。

    

    办园理念:永远和孩子在一起

    追随“马背摇篮”,一切为儿童

    第1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 传承马背摇篮精神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世界总有那么多巧合。

    孩提时,我曾是“摇篮”的孩子。2014年,我任北京市六一幼儿院书记、院长,又一次在“摇篮”里成长。

    1945年6月1日,在抗日的烽火中成立的陕甘宁边区延安第二保育院,是六一幼儿院的前身。在随党中央的战略转移中,保育战士冒着硝烟炮火,穿越重重封锁,在崇山峻岭中行进3000多里,骡马牲口驮着136名幼儿,犹如安稳的“马背摇篮”。1982年,著名导演谢晋根据这段历史拍摄的电影《啊!摇篮》,歌词“摇篮啊摇篮,马背上的摇篮……”流传至今。

    从当年“马背摇篮”到今天“最美幼儿院”,是延安精神赋予的那一抹中国红,铸就了六一幼儿院的红色基因,也成了我们前行的力量。“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前线”,这源自革命历史的红色“初心”,不仅镌刻在六一幼儿院的出生证明上,也不断宣示着六一幼儿院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价值航标。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书写时代华章。走过78载的六一幼儿院,不忘初心、行之以忠。

    我们以“马背摇篮”精神作为今天六一幼儿院文化认同的契合点和价值航标,坚持为党育人的爱国精神、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儿童为先的教育理念、保教合一的专业精神,凝聚不同背景的人,集结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六一”新力量。

    我们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摇篮课程”育人作用,构建以“儿童城市”为载体的游戏活动,为幼儿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提供更开放的场域、更丰富的支持性环境。鼓励各分院、园区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把握各自的环境地域特点、文化积淀、人文风貌,发展不同特点的特色课程,形成“六一+”高质量课程建设发展形态。

    我们坚持以“马背摇篮”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发展,涵养教师道德情操,锤炼教师政治品格。我们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忘“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责任,践行“永远和孩子在一起”的承诺,通过“六个一工程”“名师工程”“摇篮教师专业成长工程”,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名师,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2023年即将过去,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将迎来80岁生日。在“六一”花园里那盈盈草坪深处,我们修建了纪念第一任院长、第三任院长的纪念园,以此向革命前辈和那些建设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先行者致敬,我们没有辜负“马背摇篮”前辈用生命创造的伟业。

    (作者系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院长)

    编辑的话:从历史中走来,“马背摇篮”精神凝聚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六一”新力量。

    

    办园理念:海纳立新 梦筑未来

    以大海之胸怀,包容孩子个性

    第6场: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以海育人:培养具有陆海文明视野的儿童

    方寸海纳,扬帆竞发。在美丽的海南岛深耕幼教20余载,作为教育部首批“领航工程”名园长培养对象,本着“教育家型”园长的奋斗目标,我在孜孜以求“名园”之旅中感悟到,名园之名不在高档硬件之名,不在刻意包装之名,不在浮夸形式之名,而在思想内涵之名,在于坚守教育初心、回归育人本真的朴素之名。

    办好一所名园,需要有思想的园长。园长,作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工作者,其思想和理念将直接影响园所的发展方向。身为园长的我,时常会在实践反思中为教育家型园长画像:乐于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铺就底色;善于将办园理念、规划发展、营造文化、引领教师等融会贯通;勇于在管理实践中对学前教育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回应、聚力深耕、改革创新。

    办好一所名园,需要有匠心的坚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光芒,幼儿教育应以呵护每个孩子的光芒为己任。深觉于此,我与老师们共同深入学习领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积极对幼有所育中“为什么育、拿什么育、如何去育”等方面进行多向度、立体化的探索,对“办怎样的幼儿园、培养怎样的孩子、遵循怎样的教育规律”等问题展开深度思考。

    我们将尊重幼儿潜能、激发幼儿梦想、支持幼儿享受童年生活作为己任,积极探寻海洋文化与学前教育融合的适宜性。历经10余年的探索砥砺,“海梦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海梦教育倡导以大海之胸怀包容孩子天性与个性的儿童观,构筑师幼梦想共同体、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资源观,打通教育时空探寻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的课程观。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程样态,无边界的畅游、共同体的漫游,呵护孩子的幻想游戏,守护孩子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支持孩子按照适宜的节奏,在他的生活中如鱼得水。 

    办好一所名园,需要有和谐的场域。孩子的成长是具有诗意和想象性质的,良好的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教育仿佛一个共游的世界,如果把幼儿园、家庭、社会比作大海,教师和孩子就是共同游弋其中的大鱼和小鱼,我们倡导为孩子提供一个“海阔凭鱼跃”的学习环境,关注“共游尽从容”的师幼关系,亦重视“梦想照亮远航”的心灵助力,支持孩子自主发展的无限可能,也助力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感,在浩瀚如海的学前教育领域感受美好的教育人生。营造具有支持性、包容性、接纳性的和谐场域,让每朵浪花都绽放!

    (作者系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

    编辑的话:在海洋的环境中,海南省直机关二幼也拥有了海洋的胸怀,教师与孩子都实现了无边界地畅游。

    

    办园理念:一切为儿童

    实验再实验,耕耘“活教育”大麦田

    第2场: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活教育”——培养活泼泼的中国娃

    时光荏苒,在悠悠岁月中,南京鼓楼高岗上的“小园子”悄然走过了百年。

    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自己的私家小院里创办了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中心的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一代代鼓幼人始终以坚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己任,坚持开展“活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收获了累累硕果,“活教育”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传承教育家的研究精神。鼓幼这所百年老园赓续绵延、持续发展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我想,第一个奥秘是一代代鼓幼人所传承的陈鹤琴先生的“科学实验”研究精神。

    鼓幼名师荟萃,诞生了6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几十名省市级优秀教师。在第八任园长崔利玲的带领下,我们坚持开展精密观察研究儿童,鼓励教师们在观察中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力图以此助推每个儿童活泼泼地成长。我们坚持研究环境与游戏,发掘园内环境要素,激发儿童与环境互动,激发儿童去游戏、去工作,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我们坚持研究单元课程,使其成为实践“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研究园史,借助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的平台,力图还原百年鼓幼的发展历程,发掘小园子里的人物代表和教育家们的研究精神。正是薪火相传的科学研究精神,让鼓幼这所小园子到处弥漫着研究的味道。

    第二个奥秘是坚持“活教育”的守正创新。

    “活教育”是鼓幼的文化之根,也是鼓幼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源泉。在百年发展中,鼓幼人始终坚持“活教育”的守正创新,力图让“活教育”更富时代意义。自2014年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后,我们没有停止研究实践的脚步,而是更关注每个儿童的发展,从“儿童文化”的视角研究儿童,推动单元课程实践走向班本化,提出“向着每一个儿童出发”的教育愿景,力图让每个班、每个孩子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我们聚焦“整个教学法”“小团体活动”和“儿童生活历”等内容,融入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如同当年陈鹤琴先生一般做到中西合璧,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赋权儿童,让儿童在一日活动中有更多选择权和决策权,使单元课程呈现出“生成为主,预设为辅,生成预设相交融”的实践样态,让“活教育”不断焕发生命力。

    第三个奥秘是耕耘“活教育”的大麦田。

    对于鼓幼人来说,我们还不断践行陈鹤琴先生“大田种麦”的理想。在两轮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我们组建了全国“活教育”研究共同体、长三角“活教育”研究与实践联盟;在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项目中,我们重点对本地的项目园开展“活教育”的辐射推广,以“大麦田之麦穗行动”为核心开展乡村幼儿园实践。鼓幼的琴声悠扬教师志愿者团队通过多种形式的送教,激发了全国近千所幼儿园实践“活教育”。

    百年前那个仿若花园的小园子,如今实现了从“1”到“8”的园所数量变化,“活教育”的麦田在不断耕耘中扩大。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

    编辑的话:鼓楼幼儿园的历史,是一部教育家办园的历史,也是一部“科学实验”研究史。

    

    办园理念:儿童第一

    一餐一饭,恰恰是高质量保教的起点

    第4场: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生育态人——培养新时代好儿童

    2007年,我很偶然也很必然地担任了幼儿园园长。说偶然是因为此前我在大学工作了近5年,说必然是因为我1986年就迈进幼儿园的大门,从一线教师到班主任、教研组长、保教主任,这里有我的青春和梦想。

    上任后,我一直在思考:幼儿园的好体现在哪里?如果说还仅停留在“孩子尿湿了裤子赶紧洗干净、孩子不会吃饭老师耐心喂饭……”固然,这对一个孩子很重要,但对一所拥有一定办园历史的幼儿园来说,却是极其不够的。

    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当时全园35个班只有70名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其他都是保育员。怎么办?我和班子成员讨论,和教代会代表算数字,看北京、上海同类园所师资队伍状况。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我们明确教师队伍指标是“到2012年12月31日,全体教师都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达到每班3教”。能实现吗?

    当时,有名骨干教师只有保育员资格,2012年7月聘岗时,两名副园长都劝我聘她到班主任岗,说她在积极准备考教师资格证,应该给个机会,否则离职了怎么办?我想,定到规划里的是要执行的,定到办园标准目标里的更要坚持!按岗位要求,她落聘了,成了机动教师。第二年7月,她找到我,开心地说,“兀老师,我的教师资格证拿到了!”

    就这样,大家都明白了,凡是定的目标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实现。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提升,需要园本课程建设,更需要与之匹配的环境。我园建筑始于1956年,首先要考虑的是每年做安全鉴定。1956年盖的房子是“大闷顶”,用的是“裸线”,夏天用电高峰期要排好错峰开空调时间表……一上任,我就联系学校后勤更换所有线路,在老房子外架桥架,重新走线。仅仅做这些修修补补的事是不够的,我们一趟趟找规划院专家,和设计师谈我们的课程、我们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

    就这样,反反复复商讨方案,终于定下来“会呼吸的地面”“无道牙环岛”“多功用游泳池”等在当时还比较前卫、符合“生态育人、育生态人”理念的设计。现在,幼儿园里最美的风景,莫过于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在高高低低的小路上,孩子们恣意骑行、愉悦地在树屋间穿梭,银铃般的笑声飘荡在388棵树的树梢。

    有了教师,有了环境,有了课程,还要有一个善学会管的团队。一年冬天我上早班,巡班时发现热腾腾的蒸蛋羹在孩子们的碗里并没显出“热乎气儿”,原因在哪儿呢?摸摸碗,明白了。我当即召开专项会,实地演示,从午饭开始,饭前再把碗蒸5分钟,先把饭菜拿回班级再取碗,保证孩子们进餐30分钟左右时,碗的温度还能保持。看似不起眼的一餐一饭,恰恰是高质量保教的微观起点。

    幼儿园是大部分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所学校,我们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第一位教师。我们的爱心和奉献化作寒冬亮起的第一盏灯、酷暑里撑起的那把遮阳伞,我们是孩子们向前奔跑的助力者,更应该是优秀的领跑者。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园长)

    编辑的话:“幼儿园的好体现在哪里?”对这一问题的不懈追问,成就了西安交大幼儿园的“生态育人、育生态人”。

    

    办园理念:保证儿童身心平均发育

    “特立印记”,刻在幼儿园的基因里

    第7场: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最光荣的任务——

    传承徐特立教育思想 保证儿童身心平均发育

    择一园,终一生。我在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工作已38年。这所倾注我全部青春与热爱的幼儿园历史悠长、底蕴深厚,它是毛主席的老师、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创办的长沙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幼儿园诞生于红色年代,沐浴徐特立教育思想70余载,身为园长的我不断思考:要传承并办好这样一所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幼儿园,应该坚守什么?应该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应该共同成就一所什么样的幼儿园?

    品质共赋,赓续“保证儿童身心平均发育”的文化印记。在与徐特立教育思想对话过程中,我们如何站在关注幼儿生命成长的角度实现文化传承与创生的彼此融通,丰实幼儿园文化内涵?我坚持联合高校专家和幼儿园教师共同研读徐特立教育思想,在多元对话中解决文化的创生性传承问题。一方面,我们共商共研,以学校徐特立纪念馆中“保证儿童身心平均发育”题词为我园办园宗旨,这一平实又温暖的话语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等思想遥相辉映,强调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平衡与兼得;另一方面,我们在共话共行中践行文化的传承与创生,确立了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园歌《小池》应运而生,深受师幼和家长喜爱。

    专业共通,积淀“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的课程印记。幼儿园的文化初具雏形后,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将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教育实践。基于徐特立先生“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的教育思想,我园建立了高校、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园制宜开展课程建设,将对教育思想的追寻转化为教育行动。以长师附二幼为例,因与高校共同毗邻特立公园,我们联合高校、家庭、社区,梳理园外自然资源,协同开展自然体验活动。随后,我们与高校一起研究徐特立自然教育思想,开展“自然之物”与“自然之法”相结合的自然教育主题活动。教师们基于自然走向幼儿真实的生活,关注幼儿的体验性思考,有效助推幼儿整体发展。

    合作共融,陶冶“经师人师合一”诗教印记。幼儿园应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我与徐老“经师人师合一”思想联动,开展“红色种子计划”研究与实践,通过师幼并育涵养师德、实现儿童品德启蒙。在红色种子书屋里,我常常和党员教师一起品读老校长徐特立、姜国仁的教育人生。附幼一大批教师为徐老倡导的“人师”所濡染,对“一生都做教师,再也不想别的”等教育思想有着深切体悟。而在培育“经师”方面,遵循徐老“诗教”及“学用一致,所学或所研要与所用一致”等理念,我们联合长沙师范学院成立校园工作坊,研究师幼互动、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一日生活,用研究的态度观察每一处日常教学,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引领教师在专心致志的业务钻研中反思成长。

    依托长沙师范学院百年师范教育和70余年发展学前教师教育的资源优势,我们在“校中园·园中校”模式中同力协契、惟实励新,在“大学里办幼儿园,幼儿园里办大学”的双向合作中共筑独具内涵的“特立印记”。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总园长)

    编辑的话:“保证儿童身心平均发育”“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经师人师合一”,徐特立教育思想赋予了长师附幼丰富的精神内核。

    

    办园理念: 尊重人的自然发展、激励人的自信发展、成就人的自主发展

    研究再研究,形成一条游戏发展文脉

    第3场:成都市第三幼儿园 中国基 儿童本:百年名园新时代新征程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创办于1914年,原名“树基儿童学园”,百年来,园址、门牌号未改,坚持研究儿童、办中国好园的初心不变。

    在上世纪30年代树基儿童学园的标志中,下半部分的英文是child study center,译为“儿童研究中心”,表明树基儿童学园既是一个儿童教育机构,又是一个带有研究性质的机构。幼儿园需要开展研究吗?蒋良玉、卢乐山两位学前教育先驱曾在这里任园长,她们探索“何谓正确的幼稚园教育”,深植“为儿童办乐园、为国家办好园”的树基精神与梦想。一条坚持教育研究创新的传承赓续百年。

    游戏是儿童的代名词,幼儿园对儿童游戏持续了百年研究,经历了研究教师设计的游戏,研究儿童自发的游戏,研究儿童发起、教师拓展的游戏,研究儿童、教师立场合一的游戏,形成了一条幼儿园游戏发展文脉。在上世纪40年代幼儿园出版的《春夏秋冬四季教材》中,前辈们就指出教育方法有成人化倾向,而今,“好了,老师的游戏玩完了,去玩我们的游戏吧”这样的儿童心声,久久刺激着我们的教育心。

    百年来,三幼不变的是,将儿童对“玩”的本能需要与国家对儿童“学”的要求相互融通,实现儿童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变化的是,不同时期的要求、内容、方法和路径。

    我们提出“幼儿游戏还是游戏幼儿”的追问和反思,深入观察游戏,进行白描和深描研究,发现因为儿童世界的主观浪漫与成人世界的系统认知逻辑间的差异,使得幼儿园活动开展中,这些差异总会变成师幼间的认知冲突、方式冲突、价值冲突等。我们想找到将两个世界适切融合的路径,于是开启了新世纪第一轮(2001—2015)10余年的自主游戏改革,创造了幼儿园“大创游”自发游戏活动样式,保障每天1小时专有的自发游戏活动时间,允许游戏材料随儿童意愿流动,支持游戏类别的随意混合。从2016年至今,我们开展第二轮改革,以游戏“自发、自主”的基本特质来优化其他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类型进行了“活动样式”改革。

    于是,我们以“游戏+”为路径,让幼儿园里更多的活动充满游戏性,成为幼儿“持续、深深喜欢的事情”,把“教师的活动”还给幼儿,让幼儿在一日生活里自主建构,成为学习、生活、游戏的主人。我们将班级一日活动整合为四类活动模块,开启了幼儿园保教活动范式转型的改革探究,支持幼儿“我的游戏我做主、我的生活我搞定、我的学习我负责”。

    就这样,我们在创造性游戏的坚持中深化“自发游戏”模块;在学习区活动的基础上衍化出“游戏+项目社团”模块;将一日生活活动中表现出特别意义的事件整合成“游戏+生活事项”模块;克服集体教学以及其他集教活动中教师过度教的状态,衍化出幼儿自主与教师主导间双向互动的“游戏+集教活动”模块,从而促进幼儿在“自发”的基础上形成更高水平的“自主”行为能力,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里,以自己的方式、游戏的方式,自主建构完整的、深度的、有意义的学习。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园长)

    编辑的话:“游戏是儿童的代名词”,这是儿童与游戏之间最本质的关联,也是成都三幼百年发展的永恒航标。

    

    办园理念:思行合一 快乐随行

    那流淌的课程,有一幼儿童专属气质

    第5场:宁波市第一幼儿园 回归儿童生活 活用行为课程

    作为浙江省第一届幼师大专生,我有幸一毕业就走进底蕴丰厚的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一干就是近30年。我享受着孩子们的天真,也感受着百年老园的勃勃生机。

    踏入宁波一幼,你会觉得,这里的教师很会放手。幼儿园占地面积很小,但它紧邻中山公园,幼儿园有个后门直通公园。我们经常在公园游戏、学习,只要告诉孩子们我们在哪里,晚到的孩子肯定能找到。这里的活动很创新,在走廊、公共区域,从上世纪就开始了混龄区域的尝试,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游戏。这里的孩子有见识,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经常接待外国友人,做工艺品、做美食,邀请客人们参观、品尝。

    作为管理者,我在思考:如何在新时代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寻求发展、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初衷,让百年名园保持活力,让行为课程焕发生机?

    课程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办园的活力一定来自“人”的活力。我们深入感知张雪门教育思想精髓,了解行为课程核心,重温并梳理幼儿园百年的文化遗存。从学原著、研原话开始,大家一起阅读思考《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一字一句琢磨先生的思想并尝试摸索前进,保持着对“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专一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在将行为课程一一解构的过程中,我们窥见了流淌于其中的课程逻辑、课程结构,为教师后续的课程再构提供了依据。

    课程的开展不是教师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幼儿园在制度上、课程实施模式上也有着充分的保证。大家达成共识:教育幼儿,绝对不是在课堂上谆谆教诲,而是要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在耳濡目染中获取直接经验。我们鼓励教师带孩子们走出去,感受自然、社会,在真实的生活中捕捉课程的生长点。由此,我们形成了蜗牛考察队、儿童工作室等课程组织范式。

    管理者是个大家长,对教师,关爱其生活,拓展其眼界,让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好、提升素养。对孩子,张雪门先生说“园中的事务,凡儿童能做的,如扫地、擦桌子、拔草、分工管理园具等,应充分由儿童去做”。我们于是提出“小当家”实践范式。小班自我服务—中班为班级服务—大班为幼儿园服务,孩子们在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创造意识与能力、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幼儿童的专属气质。

    我们的课程始终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幼儿实际行动为中心,创新课程理念,构建了适合当代幼儿发展的行为课程新体系,形成了“生活是课程的根基,行为是课程的主线,经验是课程的归宿”的系统理论。通过“生活、行为、经验”的理论重建,课程得以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体现出从封闭到开放、从单向至多重、从确定走向多种可能。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园长)

    编辑的话:“生活、行为、经验”的理论重建,让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在今天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让百年老园保持活力。

    

    办园理念: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

    不跟风不盲从,长长的路慢慢走

    第8场: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 顺天性 立德性——绿色教育·乐享童年

    我园绿色教育研究成果“自然天放·尽性成德——绿色课程25年创生实践”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回望25年的研究历程,如果要总结点什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坚守的力量。就像我园的吉祥物小蜗牛象征的蜗牛精神:坚定而沉静、坚持而有耐心,不跟风,不盲从,长长的路慢慢走。

    坚守对儿童的热爱和敬畏。我园“绿色教育”起源于对儿童生命状态的关注。1998年前后,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渗透到幼教领域,“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商业宣传引发了家长的极大焦虑。一些幼教机构,打着学前智力开发的旗号,过早涉猎小学教育内容,打乱了孩子生命成长节奏。我们清醒地知道,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幼儿教育要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施以影响。于是提出“绿色教育”理念,倡导科学的幼儿教育。

    当时幼儿园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面临生存压力,是迎合家长需求还是坚持儿童立场,成了两难。真正爱孩子的专业幼儿教师,一定会时刻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思虑。我们遵循“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绿色教育”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助教等方式,持续更新家长观念,终于赢得了家长的肯定。

    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国内外各种教育模式不断涌现。我们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坚守对规律的尊重和对儿童的敬畏,吸收不同教育模式的精华,使“绿色教育”在坚守传承中不断创新完善。

    坚守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是我园的管理理念,它要求每名教职工的行为和决策都要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作为园长我深有感触。从2012年起,我的工作日志又增加了一项内容——筹建新园,而且于8年间建成6所新园。而筹建新园,看图纸、跑工地是常态。这些看似和教育无关的事,我都力求从教育视角审视,把每一所园的创建过程都看成对教育重新理解的过程。

    我们认为,空间、环境是隐性课程,只有倾注了爱与责任,才能让冰冷的建筑具有教育的温度与灵性。因此,从图纸设计到建筑细节、从室内空间规划到户外功能设计、从环境创设到设施配备,我都从专业的角度、儿童的视角研磨与思考,让每一所园的空间、环境、材料都渗透“绿色教育”的味道。看着一所所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幼儿园,看到一批批孩子走进幼儿园,我们的心里无比满足。

    坚守以专业赢得尊重。前几年,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保姆。为扭转这种观念,把一幼打造成专业人才高地,是我们一直的追求。但随着幼儿园规模不断扩大,新教师比例持续增加,教师平均年龄多年保持在26岁左右。面对现状,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坚守“以专业赢得尊重”的信念。从2016年开始,我们启动“幼儿发展评价”项目,将观察—识别—支持形成闭环,教师对孩子的观察和解读不再是泛泛而谈或流于感觉,而是有理有据。一个个新教师蜕变成观察孩子、支持孩子的能手,逐渐进入专业化发展轨道。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

    编辑的话:“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正因坚守这样的信念,青西一幼的孩子实现了自然天放、尽性成德。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