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化备课是指在备课中以学术的严谨态度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科学、合理地确定“教什么”与“怎样教”,是系统的、专门的备课学问。学术化备课在当前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价值意蕴在于,可以引导教师们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同时,也促使学校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学术化备课依托教学期刊库,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前提下,再读教材,深读教材。纵横比较,取百家之长,提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法。用系统专门的知识,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备课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学术品质的提升。我们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为例,阐释学术化备课的路径策略。
“学术化”备资源,在学习研读中吐故纳新
“学术化”备资源,即备学术化资源,从课程标准出发,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备课,力求在学习研读中寻变化、找共性。
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中要求: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如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对比教材取其长。在第八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材建设的变化从“一纲一本”发展为“一纲多本”。如今,初中数学教材在现在“一纲多本”的大背景下,各个版本都有着其独特的编写风格和优点,每个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都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从编排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从编排体系看,苏教版与人教版在学习完三角形后紧接着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采用的是直线式的知识安排结构;北师大版与湘教版的“三角形内角和”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而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采用的是螺旋上升式的知识安排结构。从章节位置来看,不同教材的编排存在差异,同一知识点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学期,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教材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不同。
文献学习纳其新。以学术视角看教学内容,将教育形态化知识上升到学术形态化的设计,搜索文献可以看到基于各教学主张的教学思考,使得备课更具备百家争鸣之味。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查询相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形成资源库,学习对比热门教学理论下的案例分析、专家视角下的教学材料价值解读。本课中,我们就“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三个课时整理了三篇相关论文进行交流。围绕“数学史的引入”“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方法的关联”等方面对备课提出了具体要求。
“学术化”备教法,在分享思辨中推陈出新
“学术化”备教法主要以模拟授课、说课等形式对不同教师教法进行比较探讨,其本质在合作分享。
本环节为备课活动的核心环节。备课组先把下周要上的每节课内容提前分解到人,认真备课。备课时杜绝聊课,主备人应准备好相应的备课资料。主备人采取模拟上课或说课的形式。坚持以学定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切实打造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备课的质量从聊课、说课、模拟授课到演课不断推进。模拟授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高效途径之一。从学术化资源的研讨,到模拟授课,也正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检验与落地,改变了过去以经验为主的做法,在分享思辨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促进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学术化”备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守正创新
“学术化”备学生,即针对学情对模拟授课过程中的教法交流讨论,本环节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尊重差异、以学定教。一要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二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教师们在学情交流后要形成“三个教案”:
教师初研教材和教参,形成有自我思考的第一教案——个案。要明晰备课内容的地位、作用、重难点,学生学习目标,各环节的核心问题和核心任务。通过以上思考初步形成有自己思想的教学个案。
教师在交流碰撞中,形成凝聚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在有自我思考的个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然后组员发表补充见解,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中心发言人综合集体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并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集体教案。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共案的效果并修改共案——特案。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验证,对其进行修改、反思、撰写教后感,同组交流、归纳、整理形成针对本班学生学情、融入教师教学特色的特案。
这样,在一次次的分享思辨中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整合,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
“学术化”备评价,在分层设计中调整课堂
“学术化”备评价,就是要针对备课内容,完善课堂练习、课后分层作业设计。具体要求就是研磨出适合学生学情、符合学习规律、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方案——学历案。
这一备课环节遵循“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思想,教师们在文献阅读与教材对比后,对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做了精心设计,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将抽象的知识点融入学生活动中,针对知识点设计习题练习进行分层检测反馈:即时反馈类练习用于课堂中当堂检测的课堂作业,便于教师当堂答疑解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延时检测类练习用于课后学生的自检自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便于教师进行课堂调整。
总而言之,合作是学术化备课的核心,分享是学术化备课的本质要求,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学术化备课的目标。学术化备课既遵标循本,又践行“次次有准备、个个有分工、处处有想法、人人有发展”的操作理念,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铸就教师的学术思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