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虽紧邻城市,但农村面积超过85%。近些年,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生源持续减少,乡村教育面临严重空心化和资源浪费。2020年,兰州市七里河区根据实际情况,将26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进行资源整合,与城市的51所学校组建为数个教育集团,探索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如今,这里的教学氛围和校园风貌已非常接近城市学校。学生们感慨:“同学变多了,老师更专业了,学习氛围浓厚了。”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人口持续下降,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乡村学龄人口下降,学龄人口从乡村不断向城镇集聚。一些地方乡村学校生源大幅减少,城镇学校生源不断增加,出现了“乡村空,城镇挤”的现象,乡村偏远地区出现不少“麻雀小学”和“空心校”,这些学校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质量低,与乡村学生高质量教育需求差距很大。针对当前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的窘境,为满足乡村学生高质量教育需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为今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和城镇学校教师相比,乡村学校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乡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不太合理,音体美和信息科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学点难以招聘到优秀年轻教师;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和教师共同体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学校师资配置一体化。例如,实行城乡教师双向柔性流动政策,实现教师资源辐射共享;对教学点的音体美及信息科技教师,可以采取“一校设岗、多校使用、巡回走教”的办法配置教师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同步互动专递课堂、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有组织的慕课和“双师”教学等多种模式,优化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 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寄宿制学校的温暖。乡村教学点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校园生活较为枯燥。将“萎缩”教学点的学生转到有专职生活教师的寄宿制学校,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带给留守儿童生活和情感陪伴的同时,也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不仅如此,寄宿制学校因“人”制宜,让监护人更多地参与低龄寄宿留守儿童的教育,可以接送他们回家,还可以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这样既满足了留守儿童高质量教育需求,也让财政资金投入更加精准、有效。 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实现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形式单一、师资力量短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也一直是阻碍我国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一方面,乡村学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环境、校园文化和当地资源等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环境条件,开发乡土化的课后服务项目。比如,乡村学校成立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课后服务小组,带领学生去田间观察小麦、水稻等粮食的种植和加工过程,让学生体悟粮食的来之不易。将耕读教育融入乡村学校的课后服务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优势,将城区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向乡村学生开放,让城镇学校有专长的教师到乡村学校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满足乡村学生高质量课后服务的需求。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