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紧抓“科教融汇”关键核心,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下简称“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三教”改革创新,促进科学技术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级,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作贡献。本文系重庆市科协智库项目(2023KXKT22)研究成果之一。
精准把握“科教融汇”的时代价值
“科教融汇”不仅指在育人全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会贯通,还要求学校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包容性、过程性和状态性。
学校认为,“科教融汇”的包容性主要指面向产业行业发展的多样性,通过“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分挖掘、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职业潜能与特长;过程性主要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囿于课堂、不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服务行业一线)的创新全生命周期适应性学习与成长;状态性主要指面向产业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精进状态。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是围绕高技能人才创新素养培育的协同演变曲线。科学技术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变革,教育培养塑造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成长再助力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以“科”促“教”,以“教”塑“才”,以“才”推“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科”“教”上形成“挖掘技术技能创新→优化教育教学→培育高技能人才→挖掘新技术技能创新”相辅相成的螺旋式上升环道。
层层解析“科教融汇”的育人要求
面对“科教融汇”的育人要求,学校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大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一是面向行业发展的多样性,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科教融汇”的高等职业教育既强调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以发挥成果转化的作用,又重视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在此环境中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才能将新技术、新理论运用于行业,创新性地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二是把握职业发展的长期性,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培养适应技术更新升级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科教融汇”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打破教育、科技、企业之间的壁垒,发挥科研团队的育人作用。人才不仅要适应技术变革,还要具有创新思维,将问题的提出从“臆想”转变为“发现”,将问题的解决从“假设”转变为“实践”。
三是紧跟科学技术的趋向性,培育人才的学习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培育人才的学习能力,推动课程教学团队与基层学术组织、科研组织的强融合,强化前沿成果在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提升学生对前沿领域、产业动态的认知。拉近学生与科技创新的距离,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延展性”。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需具备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能进行重复劳动,更能应对突发状况;不仅能解决常规的一般问题,更能解决特殊的复杂问题。
赋能助力“科教融汇”的实践场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科教融汇”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凸显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重要地位,在激发创新驱动原力、整合产教资源、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等方面大力促进高技能人才发展。
一是挖掘创新驱动原力,助力人才培养提档升级。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技能特长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为充分发掘重电学子的创新驱动原力,学校以技术技能为融汇点,准确把握卓越工匠的能力要求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分类型、分层次、分阶段”的个性化培养思路涵育卓越工匠,以“价值引领、人格养成、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为培养目标,构建“双元协同,三分结合,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十百千万”(数十位技能大师、数百位能工巧匠、数以千计的技术能手、数以万计的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让学生通过“五个一”工程(掌握一项前沿技术、下沉一家科技企业、参与一个科研项目、确定一位技术导师、获得一项大赛荣誉)、“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星光大道”奖励计划(设置重电英才、知识学霸、技能专家、创业达人、文体明星、社团精英等类别),让“偏才”“奇才”“怪才”“专才”人人出彩,在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同时,打通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整合产教资源,构筑创新育人长效机制。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实力在科技资源、科技含量、科技能级、科研氛围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困难,学校将校企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将“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紧密联结,构建“一院一园”模式,通过专业布局、教学资源、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在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师资培养等环节创新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四维联动校企协作,搭建“项目团队+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一体化平台,建立涵盖“需求—立项—研发—成品—转化—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链分权定向转化制度,探索构筑产教协同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
三是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术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高等职业教育离不开技术技能创新、产业发展之间的统筹规划。学校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推动“机构—制度—文化”“政府部门—行业园所—企业—学校”“平台—项目—成果”多维度融合;积极对接市、区资源联合成立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应用技术教育研究所,以及一系列技术领域的研究单位;积极构建“个性化、泛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智慧教学生态,不断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创设“一师一空间,一生一平台”的智慧育人环境。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淬炼学生过硬本领,潜移默化发掘领导潜力,使技能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成长。让高技能人才既能发现技术更迭的规律,又能推动技术更新,使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更迭同步,即时将新技术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 黄睿 周鑫 甘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