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大学,“张謇爱国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彰显着城市深厚的精神底蕴。该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如高介绍,基地不仅包括统一战线“同心之家”,还拓展到张謇教育史馆、张謇企业家精神研学中心等多个主体。 在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纪念馆参观人员络绎不绝。该馆自建成以来,已接待各党派、社会团体、大中小学师生等访客1万多人次。“目前,我们依托基地创排了原创话剧《吴贻芳》,面向校内外已正式演出9场,反响热烈。”南师大金陵女子学院党委书记薛传会说。 张謇爱国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和吴贻芳纪念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同心教育实践基地”。2020年以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高校开展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59个基地陆续入选。“‘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凝结着高校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开展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说,3年多来,江苏高校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统战文化品牌,有力提升了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影响力。 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塔、WMO(世界气象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气象学家塑像,都是该校开展宣传教育、干部培训、实践创新等各项统战工作的重要场域。近3年来,该校“大气·同心”教育实践基地突出大气科学学科特色,充分融合校内外资源,已成为集教育、宣传、研究、培训为一体的统一战线教育实践基地。“未来,我们将利用好基地,深耕细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各项实践育人功能,为建设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凝聚人心、贡献力量。”该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涛说。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充分挖掘高校统战资源,体现办学特色、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积极打造统战工作新平台。各高校充分整合学校统战资源,有的依托学校既有资源建设,有的依托名师工作室、教研室打造,有的依托院系和研究部门设立,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 定期组织开展专业研讨和技能培训,提升党外教师、留学人员的育德意识和育才能力;开展名师谈自身成长故事等课程思政活动,指导党外知识分子打造精品课程……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耕耘坊”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成为该校教师成长的新“摇篮”。 国家教学名师、“耕耘坊”名师工作室主任吴晓蓓说:“围绕改革发展中心大局,用好基地这个平台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智力资源优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江苏各高校将同心基地建设与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成长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为全面推进江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江苏省教育厅统群处处长张晓宁说,“各高校依托基地教育资源,开展宣传教育、干部培训、实践创新等工作,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培养使用和作用发挥。” “感谢老师们的精心组织,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古都金陵的人文魅力。”11月初,南京艺术学院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展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互访共建活动,两校40余名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学生代表参观两个基地并座谈交流。“两校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以基地为桥梁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不断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融相通点,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人生理想。”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邓硕表示。 围绕基地建设,江苏各高校紧贴办学特色,走出校园与各类资源精准对接,努力绘就统战工作最大同心圆。 “我们通过建设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挖掘、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力量,创新方式方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染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张晓宁说,通过3年建设,江苏高校坚持守正创新,让遗址遗迹成为思政“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思政“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