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理工学院以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走深走实。学校自2021年开始推行书院制改革,2021年9月份实现全员书院制,逐步建立起“以‘党建带团建’为引领、以学生心理健康与积极品质促进项目为驱动、以通识教育为核心、以‘双院协同’为支撑、以多维导师体系为保障”的五位一体书院制育人模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党建引领
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
加强党建引领,筑牢思想阵地。学校共设有14个书院,“以党支部建在书院”为指导,建立14个书院“党(总)支部”、14个书院团委,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坚持党建带团建,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把好思政工作生命线。
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全面推进书院党建工作与书院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各书院党团中心作为书院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负责党团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通过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把准书院育人的政治关、思想关、组织关。
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优势,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成长需要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思政教育发生在离学生近的地方。
汇聚力量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学校建立“全程导师制”,建成由育人导师(专职辅导员)、学业导师、朋辈导师组成的多维书院导师体系。同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聘请企业、社会导师参与书院教育教学活动。书院制模式下实现了管理队伍等各类育人力量在书院的汇聚,助推学校“三全育人”格局的构建。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书院育人基础。制定《潍坊理工学院育人导师工作制度》等制度体系,育人导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场域开展书院社区思政工作;学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全学程的学习指导;朋辈导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主体的双向性和示范性。
心理育人
回归教育本真
学校依托“潍坊理工学院学生心理健康与积极品质促进项目”,构建“心理中心—书院/学院—宿舍/班级”双通道、三层次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
在各书院设立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搭建“书院心育”平台,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心理普查与谈心谈话工作。动态关注书院学生的情绪状态,建立有效的心理预防体系,促进多方高效的双向沟通。建设“书院心育”队伍,通过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打造有温度的书院育人队伍;构建书院朋辈心理帮扶团队,多方位了解学生动态,促进心理信息的及时反馈,全力促进书院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
创新“书院心育”路径,书院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纳入“第二课堂”必修课,普及心理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以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为切入点,围绕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开发特色“书院心育”课程,探索挖掘学生心理潜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同时将心理育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双院协同”
构建立体化育人生态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才规律,在“学院—书院”“双院”模式下,建构起“学校—书院—学生团支部—学生”和“学校—学院—班级—学生”的矩阵式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双院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学校成立“双院协同”工作委员会,出台《潍坊理工学院“双院协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书院与学院的管理职责,细化工作内容,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实现学院“第一课堂”和书院“第二课堂”融通以及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双院协同”实施路径。
强化“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学校制定《关于制定“第二课堂”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将专业教育延伸到“第二课堂”,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分互认,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维度实现协同;修订《潍坊理工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将“第一课堂”专业成绩和书院“第二课堂”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从评价的维度实现了“双院协同”。
“五育”并举
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将通识教育分为学校通识与书院通识,学校通识提供知识性学科教育,在“第一课堂”实施;书院通识注重实践,在“第二课堂”实现。
书院通识教育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围绕“五育”并举,开发包括自我认知、劳动实践、公共艺术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等在内的书院课程。同时,围绕“将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发成课程”这一理念,发动学校各部门参与到书院课程开发中来,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局面。
书院制改革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撬动学校育人理念的更新,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显著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金德禄 刘燕燕 李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