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作品主导、师生主体、名师带动”的工作室发展规划,积极构建“一平台四方式六网格”融媒体平台,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说服力的有效路径,营造了务实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学院以师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主要议题,在理论宣传教育、网络热点阐释、网络作品创作等方面作出新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出了一批网络文化作品,策划、创作了“微电影”“微课堂”“微动漫”等短小精悍、形式多样、风格自由的“三微”网络文化产品,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作品《诗画山东 捕捉春日光影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邀你“云赏花”》等在权威媒体客户端发布,优秀做法“打造高校新媒体矩阵 构建网络文化育人新高地”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传统文化十二讲”“生活中礼仪的那些事儿”被评为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中华传统文化网络大课堂”入选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顺应“互联网+”时代热潮 构建“四转化”网络育人机制》等研究成果在多家权威报刊上发表。 理论宣传教育,旗帜鲜明讲政治。学院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利用各级宣传教育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宣讲,系统化、分类式、全方位做好理论宣传教育,切实把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选准小切口,讲述大道理。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重点,坚持以小见大、以事明理,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讲思想与讲情感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强信念·展青春·跟党走”“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强起来”“民生‘小事’里的大国之道”等网络主题活动。 网络热点阐释,聚焦时事有态度。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占领网络主阵地,紧贴时事,聚焦师生关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教育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统筹策划,采取“长期策划、中期酝酿、短期释放”的方式,在内容、渠道、载体、经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师生情绪的释放提供正面引导,有“态度”的作品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育人环境提供坚强支撑。围绕网络热点,先后组织了千余名师生参与《冬奥赋》朗诵活动,录制完成视频作品并公开发行,被央视宣传报道;国庆期间,组织开展“看!那抹中国红,在心中!”等主题活动,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网络作品创作,心系师生有温度。学院强调师生在网络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和学校、社会和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在“互动”和交往中凝聚价值共识,强调从“文本传播”向“人本传播”转变,回应师生关切。策划了《向祖国表白——我追随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传承的力量——七一篇》等系列宣传片,部分作品在多家权威媒体平台进行展示。 增强“名师名学生”效应,传播网络正能量。持续探索“微”传播形态、“移动”传播形态和大数据传播形态的延伸与整合,《“经师”与“人师”统一的践行者——记齐鲁最美教师牛同训》《职业院校仅三人!她是首届全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更是我们的“蕾妈”》等作品得到了社会、企业、学校、家长的广泛好评。 网络人才培养,素养提升有速度。持续壮大网络“工院人”队伍,现有师生140余名,遍布6个二级学院。采取聘请专家宣讲和辅导相结合、定期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等方法,提升学校新媒体队伍的技术技能和增强网络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以作品为媒介,为新媒体人才队伍创新创优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支持,营造有利于新媒体人才成长的环境,以融媒体事业发展促进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队伍成员先后获得首届职业院校融媒体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新媒体艺术与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网络机制研究,理论实践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思维将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媒介形式、技术方法、媒介特点、传播手段、平台技术等特点要素进行有机高效的整合,探索建立高校网络育人整体传播体系,实现全媒体、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耦合化传播。从“全员覆盖”向“目标人群”突破,实现价值观教育的覆盖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利用学生、重点人群的榜样示范效应去影响和带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通过网络育人作品和理论的充分结合,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张峰 张蕾 陈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