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探寻乡村教师数字化培训新路径
熊焰青

    乡村教师队伍作为教育行业扎根基层的主力军,一直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焦点之一。十余年来,在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为主体的五级教师培训体系服务下,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培训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与乡村教育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相比,乡村教师培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模式相对固化、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实效性还不够等。

    如何解决这些瓶颈与困境?我们应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引领下,积极探索乡村教师培训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建设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库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乡村教师精准化培训的“精准”必须建立在精准的乡村教师需求分析上。乡村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不同的自身客观背景等因素,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建设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库,针对教师所在地域、任教学科、现任职位、学习背景等情况的不同,将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科学分组或分类,广泛调研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和培训需求,应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各地域各类型教师知识结构现状与培训需求的差异和共性特点,以各级教师岗位标准为依据,建构教师需求模型,为国家和地方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培训内容体系的建设提供需求基础,并实现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信息数据库应定期更新,以确保数据库中的信息始终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的变化保持同步。

    升级乡村教师培训资源与平台

    人是积极、主动、有目的且有意识地寻求学习的。培训应尊重人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因此乡村教师培训应以需求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设置“模块化”培训课程,参训教师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模块进行学习,实现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自我精准化。

    具体的做法是:国家和地方集中优质资源,建设“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公共模块与“专业理念”“学科知识”“教学常识”“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科研”等多个学科模块相结合的专业化线上培训课程。国家课程可侧重发展乡村教师的基本素养、普遍要求和共同特质,地方课程可侧重发展贴合本土实际、融入本土乡情的课程。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平台,汇聚优质课程资源。以“公共模块+学科模块”的组合方式,配置培训“自助餐”功能——乡村教师可根据发展需求自主设定培训项目与等级,自主配置培训内容,实施激发内需、自我导向的学习,保证培训的高效益。

    丰富乡村教师数字化实训模式

    实训是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下常见的乡村教师实训项目是跟岗研修,培训周期较短、培训内容较固定且存在工学矛盾,成效不明显。实施远程实境实践培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深度精准帮助参训教师提升素养与能力。依托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远程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基地,遴选名师、学科带头人、教研骨干、优秀校(园)长为教学实践导师,根据乡村学校新教师入职、青年教师助力、骨干教师提升及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和乡村校(园)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及专题培训等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远程实境实践培训。如针对骨干教师提升项目,实施至少为期一年的远程师徒制培训模式,分阶段分主题定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师徒分别在各自的工作实际场景中开展观课议课、磨课研课等教学研究,使得乡村参训教师线上沉浸式体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与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等。教学实践导师线上直观跟踪乡村参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并及时反馈优化建议,实现培育一个成熟一个。

    设立乡村教师成长通道

    职业教育是终身性的。树立持续服务乡村教师发展的理念,设立乡村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每位教师的个人发展历程,包括培训基本信息、教育教学实践、专业发展成就等;健全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培训学分制度,增强学分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效,强调对努力钻研类教师和自身能力提升明显教师的激励和肯定,为乡村教师终身职业发展提供更畅的联通性和更多的弹性。两者共同作用下,激活乡村教师内生动力,激发不一般的潜能,鼓励每一位乡村教师在自我认识、主动发展中成就职业成长。国家和地方应对乡村教师成长档案进行数据管理和研究,服务政策制定与培训评价。

    (作者单位系江西开放大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