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锚定强国目标 共育时代新人

    近日,2023年京沪高校学工部长论坛暨京沪高校“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北京、上海两地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学生工作部部长作交流发言。现将会议发言摘编如下,敬请关注。——编者

营造高校思政工作新生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王达品

    北京市以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营造高校思政工作新生态。

    抓根本,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创设“金课开讲啦”“名师大家讲党史”等一批思政“金课”。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

    抓统筹,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大思政课”。精心设计“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方案,建立健全市区校联动发力、全要素协同保障的工作机制。推动26家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16区结对子,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

    抓体系,努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组织20余万大学生参与“双百行动计划”、红色“1+1”、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等系列实践活动。研究制定《优化提升北京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方案》。率先出台省级《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抓平台,推进优质育人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6+1”思政课课程资源平台。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大中小幼全学段的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和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

    抓队伍,锻造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全面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月,高质量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训班,连续5年开展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着力构建思政工作队伍人才评价体系,组织评选北京市“最美高校辅导员”,组织心理教师开展访学研修,推动新入职辅导员持证上岗。

持续推动高校思政改革创新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 闵辉

    高校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担当,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一是聚焦系统规划,在构建工作大格局上下功夫。上海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市委高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功能,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在年度高校思政工作要点中单列“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建立推进落实机制,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出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学生心理健康等相关文件。

    二是聚焦灵魂主线,在贯穿教育全过程上下功夫。在课程育人方面,上海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在实践育人方面,以“开门办思政”理念形成育人合力,遴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三是聚焦改革创新,在提升精准思政能力上下功夫。探索精准思政新技术。上海依托易班建设“青梨派”大学生思政课在线学习和实践成果展示平台,支持高校探索建设大数据赋能学生教育管理系统、虚拟辅导员等。拓展精准思政新阵地。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育人力量下沉。

    四是聚焦队伍建设,在促进专业化发展上下功夫。上海研究制定政策文件,组织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海外研修等一体化“大培训”,开展素质能力大赛、主题班会展示等实战化“大练兵”,搭建哲社专项课题、特色工作法遴选等科研化“大平台”,实现了高校辅导员“有地位、有发展、有待遇、有要求”。

“一站式”社区绘就育人同心圆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校团委书记 户国栋

    北京大学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彰显学校特色、富有育人内涵、洋溢青春气息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之路。

    聚焦“三个突出”,让党旗在社区高高飘扬。一是突出系统协同。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建立学校党委统筹、相关部门协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机制。二是突出楼宇覆盖。探索“社区+党建”新模式,实现党委书记讲课在社区、学生党员建功在社区、积极分子培育在社区。三是突出文化浸润。邀请《无名》《八角笼中》《刀尖》等电影主创团队走进北大,打造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启迪的育人文化。

    坚持“四个下沉”,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一是领导干部带头下沉。创设第二班主任制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党政干部积极担任第二班主任。二是学工队伍全员下沉。创新驻楼辅导员制度,学工队伍全线入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三是社区服务全时下沉。楼长担任生活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四是名师大家深度下沉。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世界冠军等莅临社区,与学生共话初心。

    创设“三条路径”,引导学生学习榜样、成为榜样。一是建立志愿服务矩阵。立体打造“雪燕”“家燕”“青燕”“银燕”等“燕阵”志愿服务矩阵,让“我志愿、我奉献”成为青年学生的响亮口号。二是打造社区样板宿舍。重点打造示范学生宿舍,精细建设育人的最小单元格,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新风尚。三是选树学生典型榜样。讲好国奖得主、退伍士兵、科研新秀等的奋斗故事,实现“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精准思政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 艾竹

    当前,围绕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学生精准思政工作,复旦大学正聚焦以下问题着力推动:一是如何使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育人资源的精准投放;二是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撑和评估思政工作成效,更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023年6月,复旦大学党委启动“文化校历”建设,打造新时代高校特色文化品牌,解决培养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的土壤问题。“文化校历”作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复旦版的示范性引领性项目,入选的活动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破解了校园文化活动系统集成的问题,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叉融合,为高质量校园文化育人资源供给提供了机制保障。

    精准对接供需双方,让土壤和种子相适配,建设一套学生爱用、数据贯通的数字化系统势在必行。复旦大学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赋能精准思政工作,2020年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为契机,立足学生社区和书院,启动了“智慧书院”数字平台建设。其建设目标是成为贯通德智体美劳“五维育德”体系、支撑学生全链条发展和评价、提供一流校园成长体验的大数据精准思政平台。该平台可面向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推送特定学习资源和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文化校历”效用发挥的助推器。同时,该平台可以全过程记录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并收集意见建议,关注不同活动目标学生群体的参与情况,运用大数据模型为育人成效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更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多维协同为时代新人铸魂

同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研工部)部长 许秀锋

    同济大学通过“夯基”“筑台”“立柱”三个阶段逐层布局建设任务,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夯基”: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机制。学校结合实际制定校内方案,明确“十大专项行动计划”的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形成“领导小组—秘书单位—牵头部门—落实部门—各学院”运行机制。党委学(研)工部作为秘书单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每项行动计划由一个部门牵头抓总、多个部门协同落实,从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推进各项计划;各学院主动对接各落实部门完成工作任务。

    “筑台”:协同职能部门、院系育人力量。制定《同济大学“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重点项目平台建设工作任务表》,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建设标准、推进步骤等,开展校内项目申报培育工作,形成培育项目“蓄水池”。制定《同济大学“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建设标准指标体系》,以7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80项三级指标为“指挥棒”,分批次创建“三全育人”示范学院,激发各学院参与“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相关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

    “立柱”:推进日常工作,开展精品建设。每季度开展工作督办并发布校内简报,促进信息共享、经验互鉴,各项行动计划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例如,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创新行动”中,学校合理规划社区公共区域,构建“1+1+N”功能模式,即一个校区有一个“一站式”协同育人中心,配套若干功能房,并总结相关经验出版专著《打造学生社区党建的红色引擎》。

培育时代新人 铸造强国青年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部长 张银

    中国农业大学聚焦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形成特色育人方案。

    主要内容:重点以“高质量、大格局、精准化”为目标,聚焦质量提升实施课程思政深耕行动、党建引领攀峰行动、校园文化浸润行动、“大思政课”聚力行动;聚焦拓展更多资源和投入更多力量到育人中,实施“大先生”培育先锋行动、“小我融入大我”实践育人蹲苗行动;聚焦学生思政工作难点和热点,实施积极健康心理光照行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行动、思政融合智慧行动和意识形态亮剑行动等。

    特色工作:积极健康心理光照行动完善深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九项协同”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重点加强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促进心理育人精准化、专业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行动以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为目标,积极创建“一站式”学生社区“1+1+N”新模式,深化一站式集成党建引领育人体系,建设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为思政教育提供精准决策靶向支持。

    推进安排:横向抓十大行动推进,统筹各行动分批分期推进实施方案及台账中各项任务,定期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形成工作案例。纵向抓重点项目提升,支持立项思政研究课题,培育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或工作品牌等,确保在“十四五”期间育人工作基本任务有质量、传统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亮点。

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 徐建

    北京理工大学发挥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势,在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上持续发力。

    更新思政教育理念,用大数据赋能“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创新”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一是设计老校长数字人讲校史、“云端毕业典礼”“知识图谱+党史”学习平台等,以信息化手段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二是牵头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构筑红色资源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智慧化平台,实现学生线上互选、互修课程和学分互认,创新“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模式,让学生更理解更爱学。三是以智慧课程体系育“双创”,举办首届“元宇宙”挑战杯大赛,建成智慧就业服务系统,实现招聘信息精准推送、人工智能模拟面试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服务。

    拓展精准思政路径,用大数据赋能思政课、课程思政、日常学生思政工作的大思政格局。一是大数据赋能思政课。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平台,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思政课堂。二是大数据赋能课程思政。深挖学校“三代人”思政元素,深化“红色铸魂、北理品牌”课程思政格局,打造“数字+”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是大数据赋能日常学生思政工作。积极策划创排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红色精品舞台剧《大道更光》,推出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观演空间;建设心理健康状况步态检测评估走廊并投入使用,将语音情感识别测试运用于新生心理普查。

推动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

东华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廖丽金

    东华大学在配齐建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配优近200名兼职辅导员和百余名班导师或博导班主任,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学校聚焦新时代辅导员核心素质能力要求,以“分众式—沉浸式—导向式”抓实“三大举措”,实现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实人才“蓄水池”,建分众式培训机制,实现辅导员培养从“外部学习借鉴”到“实现自身造血”。以“知·行”讲坛模式打造辅导员“理论强基”精品课程体系,以“领雁计划”强化学院党委副书记这一关键少数的组织领导力,以“攀登计划”提升优秀骨干辅导员的专家化水平,以“特色工作室”发挥专家型辅导员的带动作用。

    二是抓实赛事“练兵场”,建沉浸式提升机制,实现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从“被动到主动”。依托每年承办上海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主题班会教学竞赛,以“2+X”模式开展备赛训练,实现优秀梯队接续培养,同时为1000余名上海高校辅导员展示工作案例、交流先进经验、传递共同价值;依托学生理论宣讲赛事指导,辅导员从选手化身为教练,与学生同台宣讲,实现师生共育。

    三是抓实铸优“成果集”,建导向式研究机制,实现辅导员科研成果转化从“高原到高峰”。以“课题组长负责制”推动研究团队形成和研究方向确立,在学校人文社科繁荣计划中单独设置思政序列课题,实施新进辅导员科研启动基金全覆盖;以“项目化”机制推动德育实践创新团队形成,形成优质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经验和品牌。

探索医教结合育心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部长 韩刚

    上海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在“三全育人”中的专业支撑作用,持续探索和深化医教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是共建绿色通道,提升就诊效率。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深化合作,开通学校“心理危机学生紧急就医绿色通道”,提升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转诊治疗效率。

    二是共建医师驻校,扩展“门诊”方式。邀请上海市精卫中心医生组建坐诊团队,开展线下副主任“半日驻校坐诊”,协助疑难个案评估诊断,为就医困难学生提供在校医疗门诊式评估。针对线下就医困难学生,联合区精卫中心专家扩展“门诊”方式,开展线上医学评估。

    三是共建研判督导,聚焦“一生一策”。借助精神医学诊断与矫治的专业所长,发挥精卫资源在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干预作用。针对全校摸排中发现的重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研判会”,形成“一生一策”。针对每月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中发现的疑难个案,开展“心理危机疑难个案每月研督”。

    四是共建专项培训,提升医学素养。将精神医学培训纳入师资分层分类培训,打造兼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医学知识的“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连续8年举办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班。

    五是共建科学研究,扩展育心宣传。积极参与市卫生健康委、市精卫中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编制高校《心理危机预防管理和干预手册》及《心理危机干预在线教程》等。

构筑校园心理健康生态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校团委书记 齐成龙

    首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多部门联动积极构筑校园心理健康生态。

    探索构建大心理健康工作格局。一是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融入日常思政工作。把心理健康工作融入“三维班主任”工作体系,探索“第一班主任”思政育人工作新模式,班主任协同育人、有机融合,打造育人共同体。二是积极推进“党、团、班、舍一体化”护航体系。积极发挥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部书记、宿舍长的作用,解决心理健康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问题。三是强化共青团思想引领。以积极的思想引领和丰富的文体活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构建“六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一是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已形成以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引领、1门必修课与6门选修课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群。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作为全国第一批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注册系统实习基地,探索“以教促学、以学促用、学用相长”工作模式。三是完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每学期形成专业化心理咨询数据分析白皮书、心理危机个案干预红皮书、心理文化活动黄皮书和心理素质教育培训绿皮书。四是强化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创建了校、院、班、宿舍及学生五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和体系。五是建立动态心理健康状态监测体系。启动“心理护航计划”,建立动态心理健康状态监测体系。六是加强平台保障。以危机案例研讨活动、危机会商、项目小组、专业培训为载体,搭建多个工作平台。

书院制建设赋能学生社区

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主任 孟祥栋

    上海大学持续推进本科生书院制建设,赋能学生社区在教育、管理和培养上的转型升级。1993年,学校成立社区管理部,开展“六位一体”育人;2007年率先成立位于生活园区的学院——社区学院;2019年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首批试点;2022年“基于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探索和实践模式”获得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成立书院制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18次,形成37个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党建引领、创新培养、队伍进驻、学生参与为重点,于2022年9月成立12家本科生书院,探索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学校重点实施党的领导贯穿到社区。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建立党员承诺制、值班制、责任区,制度化落实党员培养过程中对社区表现的考察。双院协同激活社区。推进专业学院建书院,打通协同机制障碍,将“两张皮”变成“一件事”。全程导师助力社区。深化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构建“交以为师”的师生关系,推进百千导师进书院,累计建设全程导师书院精品项目196项。学工队伍守望社区,制定《本科生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方案》,辅导员在书院办公,落实“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机制。文化书籍涵养社区。推出书院“百卷经典”必读书单,培育“一院一品”课外培养项目,开展书院文化节、书院大讲堂、本科生学生论坛等品牌活动。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研工部、武装部)部(处)长 卫巍

    北京建筑大学探索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三阶四驱五维”培养体系和科学量化、以评促建的考核制度,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通过“队伍+教育”为辅导员队伍思政教育赋强能,通过“队伍+管理”助力辅导员队伍管理服务提质效,通过“队伍+成长”促进辅导员队伍能力素质快提升。

    强化“三阶四驱五维”培养体系。实施“三阶梯队培养计划”。帮助工作1—3年的辅导员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引导工作4—8年的辅导员积极探索形成工作特色,促进专业化发展;引导工作8年以上的辅导员将思政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为理论规律,不断向专家化迈进。实施“四力驱动计划”。坚持强化党性修养、塑造干部素养、提升育人能力和深化实践锻炼四力驱动,着力打造双肩挑、全方位、专家型的学生工作骨干。打造“三团队两平台”五维赋能发展体系。围绕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形成专业化研究团队,围绕学生特点和工作重点形成“育人工作室”实践团队,依托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团队;优化竞赛平台,拓宽研修平台。

    完善科学量化、以评促建的考核制度。学校优化考核体系,注重辅导员队伍工作实效,制定《辅导员岗位绩效考核细则》,从27个维度细化指标,设置深度辅导、素质提升、学情熟知等25项必选指标,设置学风、就业、团学、宿舍等70余项分年级组考核指标,定量考核占比为80%,定性考核占比为20%,突出以学生发展实效为工作绩效的鲜明导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