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长沙航空职院整体设计和系统培育校园文化
“三融三魂”培养新生代航空工匠
张少利 张总
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实训。
空中乘务专业实训。学校供图

    航空业属于高科技高风险产业,一点点的差错和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作为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的普通高校,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一经成立就承担着“航修报国、航修强军”的使命,坚守“进德修业、航空报国”的价值理念,承担着为军队培养定向军士、为军队提供装备保障和为地方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学校围绕航空和军队特色,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培育,创新实施“三融三魂”文化育人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忠诚奉献品质、航空报国情怀、改革创新精神、“三敬零无”素养的航空工匠新生代。

    构建“三融三魂”多元文化育人理念

    学校从大融合的视角,按照价值一致、内容互补、道器兼容原则,构建“三融三魂”文化育人理念。一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湖湘文化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国家至上、忠诚奉献的执着精神,塑造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国魂”。二是把革命文化、军队文化、装备文化融入国防教育,培养学生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坚强意志,锻造以尚武精神、斗争精神为特征的革命英雄主义“战魂”。三是把航空文化、技能文化、劳动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和零缺陷、无差错的“三敬零无”职业素养,铸造以严谨专注、精益求精为特征的实干主义“匠魂”。

    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等行业文化元素融入办学治校,以“国魂”坚定思想素质;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求等军队特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以“战魂”培育军政素质;将“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航空机务“天梯”文化、“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东北老航校精神、“100-1=0”的规矩意识等融入实训环境,以“匠魂”提升职业素质。“三融三魂”联动培养,全面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部队和企业广泛认可,学生被誉为“不穿军装的军人、不扛枪的战士”,定向培养军士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品牌。

    营造“军航特质”铸魂育匠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影响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学校从文化融合的视角着眼,通过学校文化与区域、时代、行业、企业等文化之间的耦合、融合,打造了具有浓郁航空和军队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研究学校历史和军队、航空、企业、湖湘文化的基础上,经反复调研和科学论证,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全面推进“匠心铸魂理念文化、从严治校制度文化、军航特质环境文化、止于至善行为文化”四大文化育人工程,实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浸染着本校特色,饱含着文化魅力,发挥着物质文化塑造人、精神文化激励人、制度文化约束人、行为文化规范人的育人功能,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依托航空装备修理系统,调拨退役军用装备及其历史资料,发挥学校牵头成立的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作用,充分挖掘理事单位捐赠的杜-2和乌米格-15等功勋文物战机的历史文化,以及各型退役飞机、发动机及配套武器装备的工艺文化,建成航空装备展示坪、飞机外场实训中心、文物飞机陈列馆、机翼造型文化长廊等,以实物教育熏陶学生。

    推行基于6S的实践教学现场星级评价体系和标准,将航空企业生产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职业素养要求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训教学现场6S管理结合起来,打造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的教学场景,以数字化工卡实训教学强化学生严格按工卡施工、按程序操作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邀请大国工匠孙红梅、“试飞英雄”李中华、一级战斗英模李四保、特级试飞员宋庆国以及一批老红军、抗战老兵、参战英雄等来院作报告,坚定红色信仰、矢志航空报国。

    将文化写入制度、编进教材、植入课堂、刻在地上、挂在墙上、制成作品、活在网络、印在师生心中,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标准,让文化像空气一样浸润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文明自觉,提升师生文明素养。

    探索“三全四进”文化育人清晰路径

    在文化育人实施过程中,经常由于缺少适合的育人平台,育人质量和实践效果不理想。为此,学校探索开展了层级式系统性的文化育人实践。

    以航空文化为引领,搭建了文化思政、文明创建、网络思政贯通的全体系、全时域、全媒体“三全贯通式”文化融合育人平台,实现文化“进制度、进课堂、进环境、进网络”。

    发挥产教融合优势,自筹资金建成融航空装备、航空科技和航空文化于一体的专业航空馆,以“鹰击长空”军用航空展、“云端之上”民用航空展、“使命与梦想”航空产教融合展承载航空知识普及、国防军事教育、航空文化传播的光荣使命。同时,把文化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中,使思政课堂、专业课堂和第二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学校还通过航空E馆、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级航空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数字赋能,有效缓解航修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强化学生航空技能的培育。

    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呼应、认知与行为相统一,分年级、分对象、分阶段、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大一开展“学习航空、热爱航空、奉献航空”主题教育和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大二开展红色逐梦之旅、“一梦三观四史”教育,大三开展野外行军拉练、企业顶岗实习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劳动课、开展航模竞赛、建设蓝鹰众创空间等载体,使文化育人与课堂教学、职业精神培育、文明校园创建等深度融合,帮助学生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体验传统文化、国防文化和技能文化。

    研制“梯度量化”文化育人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往往缺少适宜的评价机制,育人成效难以量化。因此,学校考虑设计一套量化可操作的文化育人评价体系,形成文化育人良性循环。

    学校选取体系、能力、资源、功能、成效、文明等6项指标,评价学生的思政综合素质,把它作为文化育人评价的第一梯度。对接航空岗位任职能力要求,设计了“荣耀标兵”量化考核评测系统,把它作为文化育人评价的第二梯度。“荣耀标兵”评测系统依托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从思想素质、军政素质、职业素质、文明素质、创新素质等5个维度,将文化育人成效以数字化方式表达,并进行逐层逐级分解量化,个性化定制点评标签,对文化活动和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分,生成班级和个人文化素质报表,描绘出学生文化素养“画像”,再基于分析结果改进文化育人模式。

    文化育人评价体系借助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文化育人过程“可评、可测、可溯”,有效地解决了文化育人结果难以量化的问题,为实现从学生到合格航空人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均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XJK22BZY052]、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一般项目[22C74]阶段性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