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专题
2023年12月09日 星期六
提升基教学科德育针对性实效性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熊宗辉

    近年来,成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导、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目标,聚焦课程、活动、师资、评价探索中小学学科德育创新,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学科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一,从“知识探究”到“全面成长”,构建全科融合课程体系。成都整合课程及课程实施中的思政因素,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一是在市县校三级建立课程共研机制,836名学科教研员共同研讨新课程标准和内容,带动14.2万名专任教师打造学科德育体系。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4类教学方式,注重选择情境性、理解性、生活性内容,实现知识教育向价值教育转变。三是建立由学科教研员、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五人督导小组”,每人每学年走进课堂听课不少于100节,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升全科育人实效。

    第二,从“课堂学习”到“综合实践”,打造全程融入活动场景。成都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渗透到各类活动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城市、走进生活。一是向内挖掘,发挥学科知识在校史、校训、校歌、校风和校园建筑景观等文化资源价值挖掘中的作用,打造文化特色学校249所。二是向外整合,统筹家校社等各方资源,重点打造学生成长讲座等6项市级品牌活动。三是走出校园,建成环城绿道农业科普基地等体现学科拓展的综合实践场所20余个,年均覆盖学生志愿者10万人。

    第三,从“专职德育”到“全员育人”,打造人人参与师资队伍。成都始终践行“人人要育德、能育德、乐育德”理念,推动教师全员参与。一是构建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统筹、教科院组织、教研员引领、全体教师参与的学科德育蛛网工作格局,近20万名教师同频共振。二是构建行政、教研、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参与的学科德育发展共同体16个,分层分类开展学科德育实践研究。三是增强教师荣誉激励,将学科德育工作成效作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量化学科教师德育能力并将其纳入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每年按教职工总数的1‰进行表彰。

    第四,从“分数考核”到“价值评价”,完善全面立体评价制度。成都探索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方位、综合性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立体画像”。一是实施课程、教学、评价“三项改革”,按照学前阶段重点抓“认知、生活、交往”3种习惯养成,小学阶段重点抓“学习、实践、情感”3种能力培养,中学阶段重点抓“人文、创新、人格”3种素养提升,重构评价指标。二是在各类评价体系中逐年降低考试成绩比重,提高思政教育、学科德育等的比重,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中考试成绩仅占15%。三是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等重难点,深化教学改革,改进中考命题工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下一步,成都将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对时代新人的现实诉求,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不断改革创新实践,以价值观育人和专业育人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