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2023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论坛的主题报告,80多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鲸亲手制作了“五颜六色”的PPT。与他一起参加论坛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潘复生,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成渝两地400余名师生代表。与会专家就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潘勇说,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成渝“双圈”的定位就是国家战略的大后方。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名誉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流汀说,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作为新时代新重庆“一号工程”全面展开。潘复生说:“要把成渝地区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纲要》提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对照这一目标,陈鲸研究发现,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相比,成渝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低,缺少国家级的本土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经济增长仍依赖于传统制造业特别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整体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成熟城市群都有两个以上的超大城市作为城市级以便支撑城市群的发展不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成渝”双城的依赖较大,周边中小城市普遍发展速度缓慢,资源比较缺乏,等等。
怎么办?在陈鲸的指导下,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牵头成渝多所高校专家、教授,承担了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三者实现良性循环、有效贯通、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成渝两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正向纵深推进,迫切需要各方积极探索成渝两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路径。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认为,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科技是影响世界发展格局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其中,教育是影响发展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近年来,他主动与四川省教育部门进行对接,成立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将西部职教基地纳入教育部和重庆共建的文件,成立成渝两地职教基地联席会制度,组建西南地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联盟,全面发展两地教育资源多层次共建共享,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晏认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既是学校的办学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面对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挑战,《中国教育报》常务副总编、编审张圣华认为,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教育未来的落脚点应是培养具有想象力的人才。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部署,最终是为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说。在四川大学国家“区块链+教育”创新试点项目负责人梁学栋看来,区域协同发展进入新时代,应建立顶层设计逻辑,设计两地协同规划,促进理念融通和资源联通。
人才是未来发展的保障。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杜惠平认为,成渝双城要以人才驱动发展,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发源地。陈鲸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特色人才,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创新平台,加快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围绕学科领域布局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加强原始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深化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大力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把人才活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效能挖掘出来,把创新潜能释放出来,是当下川渝地区的重大课题。重庆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欧可平说,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实施人才创新战略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契合点,也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
创新推动成渝两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怎样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这是与会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西部科学城重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谢飞建议,高校等要向初中、高中甚至幼儿园开放,把科技报国、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他们心里,这样才能有更多原创性的、原生态的科学家、企业家突围出来、成长起来。
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王大伦说,对此,课题组也提出了方案,如以打造全国“高等教育‘双子星座’引领区、职业教育‘三融’发展先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为核心的教育高地;整合成渝教育科技资源,完善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机制等,打造西部人才高地;提出创新驱动双城协同,布局“一带一廊四核多点”,打造成渝高水平科创中心等。
唱好“双城记”、融汇“教科人”。潘复生认为,为此要实现三个“一体化”,一是平台一体化设计,其中包括教育、科技、人才的平台一定要一体化设计;二是观念、理念、思维要一体化;三是法治、制度要一体化。
本次论坛达成共识,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思考,放到引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去布局谋划,这样才能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