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校内教师评价不妨灵活些
陈汉珍

    教师评价是一根指挥棒,与教师发展的方向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有怎样的教师评价,就会有怎样的教师发展生态,最终形成相应的学校文化。作为基层学校,如何以评价为抓手激励全体教师专注教书育人?

    教师的日常工作发生在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发生在学校,教师的同伴关系也发生在学校。在教师评价中,除了纸质材料、量化分数,我们在学校现场能感知到更多关于教师的丰富信息。也恰恰因为置身现场,作为校长,我也常常感受到如下两个明显的困惑:

    一是评比关注头部教师,但教育教学需要所有教师群策群力。现有的评价大多为了选拔,各种“优秀”“标兵”的标准较高,且一般有年龄限制,这类竞争性评比,促使教师往金字塔的顶层挤,这种做法的确能有效促进头部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35岁未能获得专业荣誉,基本意味着该教师无法进入这个赛道。学校发展需要优秀教师的引领,但更需要全部教师扎扎实实的工作。

    二是量化指标精准明确,但教育现场则非常复杂。总体来说,通过量化指标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大多能发挥示范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取得一定成绩和荣誉,也有了评比的经验,会有对照标准进行工作的功利倾向。部分教师职称、荣誉均到一定程度后,自我评估难以上升,会在赛程中停止自我进步,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学成效无法被量化。另外,一些处在评价的金字塔顶端的教师,不见得是家长和同事认可的好教师,在评价中该如何扭转这种认知偏差,同样值得思考。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优质均衡的教育,我们必须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2004年,建校近20年,教师190人,平均年龄36.8岁,师资结构总体比较合理。那学校怎么激励全体教师呢?没有获得荣誉的教师就一定不是好教师吗?这需要考量关于好教师的界定。

    基于以上教育现场的感知及分析,我们在校内新增“慧爱教师”评选,并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校内“慧爱教师”评选最重要的是评价标准,标准即价值导向。一般评选大多关注有哪些业绩,我们却提出了“四不”标准:不功利,爱教育,关注德行;不专制,爱学生,关注个性;不题海,爱学科,关注灵性;不停滞,爱学习,关注成长。不功利、不专制、不题海、不停滞,这是我们的价值导向。

    在评选细则中,我们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己,廉洁从教。同时要对教育教学由衷热爱,同事认可度高并得到家长认可。该细则旨在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强化一线学生工作,突出教育教学实绩。

    制定好标准和细则后,该如何评选呢?教师不需要提交材料,也不用填写申报表。评选基于同事提名、学生评价、家长满意度3个维度的数据:同事提名并描述其慧爱表现,同事提名要兼顾年级组内外、教研组内外;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让学生描述其眼中的老师;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确保教师师德师风过关。学生、家长对候选教师不仅进行定性评判,如是否喜爱该老师的教学,还进行质性陈述,力争从多个角度全面画像。学校评审小组依据评选条件进行审查,综合各类数据,结合小组民主投票,产生“慧爱教师”人选。

    该评选每学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10名教师,6月底评选,9月10日教师节宣布。虽然这只是一项校级荣誉,但在教师们心目中分量很重。这项教师评价已进行3年,均评选出了真正公认的“好老师”。学校将历年获评“慧爱教师”的照片及教育格言张贴在长廊最显著的位置,这也进一步强化了“慧爱教师”的官方认可,明确了全体教师的价值追求。

    实践至此,我们认为,校内模糊综合评价是现有量化精准评价的必要且重要的补充。如师德师风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素养,却难以通过量化手段去评估,科研和教书业绩均可视可量化,但片面追求科研及学生成绩,却往往仅有“教书”不见“育人”。如何通过评价引导教师真正立德树人,校内的模糊综合评价给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校内“慧爱教师”的评选培育了学校文化。当评价不仅是一套抽象的数据,当教师有价值的言行被充分认可,必然会带来教师自发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不再是评价本身,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启迪性和激励性,在共同塑造一所学校的主流文化。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从显性评价到隐性评价,从精确评价到模糊评价,从专业评价到综合评价,“慧爱教师”评选让教师画像更丰富、真切,更具激励价值,是教师评价领域的一种有效探索。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