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安徽农大青年人才团队十年探秘茶香,助力产业发展 ——
坚守“茶心” 逐梦茶乡
本报记者 方梦宇

    冲泡一壶茶,悠悠茶香扑鼻而来,或清新淡雅或浓郁醇厚,是茶叶的灵魂所在。香气从何而来?如何调控香气的生成?安徽农业大学青年教授宋传奎带领的茶树香气代谢与生物工程研究团队,一直在揭示茶香“奥秘”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在一粒种子里坚守初心

    2015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后,面对众多高校伸出的橄榄枝,怀着对茶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宋传奎最终选择了安徽农大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气是茶叶的灵魂,关系到茶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的喜好。目前,香气物质合成及调控的研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叶香气品质的提升,是需要解决的产业难题。”宋传奎敏锐地捕捉到,茶香这个领域可做的文章很多。

    瞄准国际前沿,宋传奎从制约茶叶重要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问题出发开展研究。2016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和一名硕士研究生组建了茶树香气代谢与生物工程研究团队。7年来,团队致力于基础研究的初心从未改变。

    近年来,该团队先后系统解析了茶树10多种重要挥发物质糖苷合成途径,为高香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调控茶树抗病虫的新机制,并为茶树抗性技术革新及优质高抗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一棵大树下培养人才

    2023年,宋传奎团队的4名青年人才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率达100%。这是宋传奎带领的青年人才团队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每次遇到问题感到失落的时候,导师都会在身边鼓励我指导我,组会上大家会一起帮助分析问题、出谋划策,良好的团队氛围是我科研道路上信心和动力的最大来源。”谈到这几年自己的进步成长,2021级博士研究生靳洁阳深有感触。

    在宋传奎的带领下,团队日益壮大,目前在研学生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27人。他们获得多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挑战杯”省级银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带着对科研的满腔热情,一批批青年骨干共同组成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团队。

    近5年来,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授权10项。

    作为团队带头人,宋传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研发的产品已在多个茶区示范,获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振兴产业中服务社会

    “我希望能为藏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为边境农牧民增收致富贡献安农茶人力量!”站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扎日乡和错那县勒布沟茶区,团队成员姜浩感叹,“还记得第一次到这里,高原反应差点就把我‘劝退’,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现在,他已经和学校科技援藏工作组成员一起,连续3年奔赴西藏,主要工作是指导当地茶农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改造老旧茶园,提升加工技术,将安徽的优质品种引进西藏,让绿叶子变成致富“金叶子”。

    基础研究成果运用在产业发展上才能发挥更大价值。为了破解低温限制茶树正常生长以及地理分布这一难题,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橙花叔醇等参与低温下茶树间信号交流的证据及通过糖苷化调控茶树抗寒的作用机制,发现了挥发性香气物质可通过糖苷化作用调控茶树低温胁迫的新功能,为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针对安徽省祁门红茶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团队成员通过栽培措施改良,实现茶树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积累,并通过工艺优化提升了夏秋茶的“祁门香”,让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的祁红香飘四海。

    “要积极开拓并让‘茶树次生代谢生理功能’这一研究成为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做实基础研究,服务乡村振兴,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坚守初心梦想,扎根茶园数载,这支青年人才团队把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联系起来,在科研道路上逐梦前行。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