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让孩子在学校实现午休舒心躺睡?近日,教育部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628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将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现有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教育部的答复回应民生关切,相关意见有利于凝聚加快解决学生午休问题的共识,让更多学生在校实现舒心躺睡。
回顾近几年两会期间的舆情热点能够发现,代表委员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尽快实施午休躺睡的建议,屡屡冲上热搜。今年,一些地区和学校的积极探索一经媒体报道,就受到广泛关注。秋季学期刚开始,还有不少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希望能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生午休质量。可见,学生的午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快妥善解决。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当积极应变、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对学生普遍出现的新需求、新困难,应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妥善解决。以学生午休为例,这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学龄人口增加而产生的新问题,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过去,人们的生活半径较小,工作单位、学校和居住地距离较近,很多家长和学生可以中午回家用餐、午休。然而,随着城镇化步伐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的工作地和居住地普遍距离较远,学生在校午餐、午休成为常态,随之产生在课桌上趴睡的现实问题。
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经过一上午高强度的学习后,学生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午休,可以消除疲劳,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下午的学习。特别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课后服务在中小学实现全覆盖,学生的在校时间也相应拉长。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午休,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受到影响。然而,学生在课桌上趴睡存在较多弊端。从医学角度看,视力、脊柱、颈部等身体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很多人急切呼吁推行躺睡的主要原因。
当下,还有很多学校对推动学生午休躺睡顾虑重重,主要难点在于校园空间有限和设施设备不足,缺乏当地政府明确的政策支持。从现实经验来看,解决好学生午休问题的地区,政府层面均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例如,山西正逐步在全省城市主城区和县城公办非寄宿制小学推广午休及午间活动服务,提倡午休以在教室内为主,配备具有午休功能的可调节课桌椅、折叠床(椅),并给出具体的午休管理指导意见。事实证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积极推动,有利于打消学校的疑虑,破除学生午休躺睡的现实障碍。
2023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区在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的同时,可结合实际支持学校适当扩大学习活动空间和体育运动场地,为非寄宿制学校提供学生就餐和午休条件。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更新学校建设标准和教育督导内容,既要有对老旧学校和场地有限学校的改造扩容计划,又要在新建学校时将学生午休环境建设纳入规划,尽可能让学生午休躺睡成为学校的“标配”。
当下,解决学生午休问题,除了政策上的积极作为,最关键的还是学校自身主动打开思路,因地制宜地创造高质量的午休环境。客观条件相对有限的学校,可以统筹现有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先从改善低年级学生的午休条件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午休躺睡全员覆盖;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午休躺睡策略。例如,有的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安装靠墙式折叠收纳床柜,实现学生在教室里能盖上被子安心躺睡;有的学校将有限的铁架床提供给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则利用教室、走廊等空间就地躺睡,一些没有午休意愿的学生也可在学校享受午间阅读等服务。
学生午休问题的解决,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和应变能力,尤其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应针对学生午休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收集采纳学生、家长的建议,最大限度地赢得家长支持和社会资助,制定适合本校的午休解决方案。对学校的改革举措,家长要给予信任和包容。
越快解决学生午休难题,越多学生尽早受益。这不仅关系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一项充满温情的关爱工程,值得我们为之持续付出努力,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作者系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