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边区形成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是全面抗战初期山东六大战略区之一,也是中国抗战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近日,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山东德州乐陵市实验中学的师生们参观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一段段生动的革命烈士英雄故事,让师生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奋斗历程的辉煌和壮烈。
这是乐陵市利用地缘优势,全方位打造“双红”文化的一个缩影。“‘双红’就是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乐陵市教育和体育局督导室主任李晓东介绍,乐陵是冀鲁边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当地按照德州市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统一部署,努力找准切入点,尝试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上突出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围绕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冀鲁边区抗战邮局旧址等红色基地,开设红色研学路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
如何集聚力量、整合资源,创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生态圈”?“我们把做法概括为‘一核三层两翼’。”乐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温海东介绍,“一核”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集合各方力量,乐陵市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联系学校开展调研、办实事、解难题,市域内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落实、社会共建的良好格局;“三层”是指学校、家庭、社会3个层面,在学校层面通过打造校园文化、选树优秀学生等夯实阵地建设,在家庭层面以“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两大工程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在社会层面侧重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两翼”是通过综合实践、研学活动将“五育”渗透到劳动技能、科技体验、文娱体育等实践活动中。
“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果实硬,不易裂果……”前段时间,在乐陵市孔镇镇杨家小学的实践园里,学生们正在给外地来的客人们介绍自己的劳动果实。鲜艳的西红柿、挺拔的小葱、修长的茄子齐聚校园,实践园里一片欢声笑语。从2022年开始,杨家小学将课堂开进学校实践园,将育人行动从书本搬到现实,从校内搬到校外,让立德树人通过劳动教育“活”起来。
乐陵专门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专职教研员,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推动创建了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目前,当地已建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2处,通过校内校外“阵地融合”,形成“校外劳动基地—校内实践园—室内实验角”的基地建设格局,充分发挥出劳动育人的独特价值。
近日,在乐陵市安居路“银龄之家”,一堂“家庭美德课”正在开讲,当地“五老”志愿者通过分析当前热点事件,结合自身经历讲家风家训,让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意识深入人心。从去年9月份以来,这样的课程在乐陵市已开展600余场次,参与人数近7万人次。
乐陵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焦艳艳介绍,乐陵借助“美德课”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专家学者、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等,成立190支特色宣讲队伍,紧紧围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网络文明、移风易俗、党的政策”等5个方面,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专家讲专业事、榜样讲经验做法的形式,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主题宣讲活动,引导各领域共同参与全环境立德树人。“争做环保先锋”“非遗传承·志愿有我”等志愿服务活动,经典阅读分享会、“阳光成长”心理健康宣讲、线上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一大批“美德课”不断涌现,掀起了校家社协同共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实践热”。
“接下来,乐陵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构建校家社一体、线上线下联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真正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和立体育人生态。”温海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