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高一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正在进行问题研讨。 |
|
学校青年教师与二年级学生进行区级示范课展示。学校供图 |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以下简称“人开学校”)的高一学生每周都有一堂不同寻常的科技课——他们走进学校附近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接触科研生产第一线,上一堂“接地气”的科技课。为了开好这堂课,人开学校充分利用经开区的产业优势资源,为学生实现多样化的科学探究铺路架桥。
这仅是人开学校创新求变的一个缩影。作为北京市经开区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学校,人开学校近年来在课程、课堂、管理三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打好组合拳,努力办好经开区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优质学校。
一打“课程拳”:实现正面突破
走在人开学校的崭新校园,随处可见蕴含丰富哲理的数学符号。班牌用求和符号∑的变化组合而成,表示“注重积累、终会成功”;引导牌采用积分符号结构,表示“追求细节与极限”的学习品质;指示牌运用莫比乌斯环元素,表示“接连永续”。
将数学元素融入校园景观设计,这源于人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教凯的良苦用心。数学教师出身的他认为,数学课程应注重教育性、实践性、开放性与整合性。为此,人开学校研发了“数盟”课程,主要分为“数·韵”“攻·守”“演·赏”“践·悟”四个部分。校园里精心融入的数学元素设计,就是“数·韵”的课程内容之一。
“在‘数·韵’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形式来表达对数学的理解,这些表达包括诗歌、音乐等多种形式,体裁不限,但是要融入数学元素。”王教凯认为数学同样能蕴含诗情画意,“我们希望改变学生对数学抽象、冰冷、陈旧的印象,激发他们发现数学美的眼光,引导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
在这一课程理念下,学生对数学的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高二学生朱可欣就以数学元素为基调设计了本班班徽,班徽图形中的任意直线、弧线都能找到其对应的函数,是个基于函数图像的“完美”图形。
现任人开学校思政学院院长的杨剑教了28年的思政课,来到人开学校后,他认真思考思政课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思政课是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个‘活动’一方面是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是思维活动。思政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让思政课变得更有意思。”杨剑说道。
为了让思政课程“活”起来,人开学校结合本校多学科融合的优势,构建“讲好中国故事”课程。一是精选资源,在课本中、生活中、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国故事;二是调动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来讲中国故事,既有教师讲,也有学生讲;三是创新形式,通过演讲、辩论、艺术创作等形式讲活中国故事。
“我们希望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开发,达到落实学科素养要求、提升学生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更希望以此培养有使命感的中国人。”杨剑表示。
以体育运动唤醒一天学习状态的“零点体育”课程,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的“人开说”课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全学段“学生科学工作坊”课程……人开学校的一场场课程革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王教凯看来,实现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正是课程改革。这也是他选择正面突破,以课程体系为改革切入口的原因。
目前,学校已形成“一体两翼”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我们将‘一体两翼’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比作新型‘人开号’大飞机。数学课程作为基础,是飞机高速滑行助跑的跑道。思政课程作为核心,是飞机的发动机。‘一体’是连接小初高三个学段的体育课程,是飞机的机身。科技课程和经济课程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是飞机的‘两翼’。”王教凯介绍道。
二打“课堂拳”:拓宽育人视野
在八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教师讲解完勾股定理后,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周公与商高关于数学的一段精彩问答,“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以此为契机,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天有多高、地有多宽?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他也给学生们留下了一项作业:尝试利用这一解决方案去测量校园中的楼高与池宽。
课后,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开动脑筋,利用这节课学到的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解决测量难题,同时也感悟到了数学以小博大、以简驭繁的独特魅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式研究的方法,通过设计一个个与所学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项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奥秘、拓宽数学视野。”人开学校课程教学部部长齐龙新表示,这些项目式问题往往是学生“踮起脚”就能完成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今,课程教学已广泛地延伸至课堂之外。以思政课为例,人开学校实施“开门办思政”,不仅在课堂上讲课,也在社会生活中讲课。学校利用区位优势,组织学生走进京东方、北京同仁堂等企业参观调研,引导学生事先搜索资料、设计调研问题、撰写调研报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开展“走进首都博物馆”“走进首都高校,做好生涯规划”等活动,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浸润学生的家国情怀,夯实学生的思政教育。
三打“管理拳”:向教学要质量
如果说改变一所学校,要从课程改变与课堂改变做起,那么要想真正激活一所学校的生命力,让课程、课堂发生根本性改变,就必须从教学管理制度上切入。
今年,人开学校针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了一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大部制学院式”管理体系。学校共设五大部门,其中课程教学部下设六个学院,分别为语言学院、人文学院、思政学院、数学学院、科学学院和创新学院。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部门调整,而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迈出的前瞻性一步。
“通过成立课程教学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优势,从小初高一体化角度、用十二年的时长,纵向审视某一学科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学段融通与衔接。同时,各学院设立院长与副院长,管理某一学科十二个年级,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王教凯介绍道。
王晓青原先是语文备课组组长,管理制度改革之后,担任语言学院院长。对于自己的工作变化,她用了“非常大”这三个字来形容,她表示:“当备课组组长时,我只需要制订好本年级的语文教学计划,抓好本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如今担任语言学院院长,说实话,有一定心理压力。我们需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科融合、学段融通,做好人员协调,完善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我看来,需要统筹的事情更多了,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更多了,凝聚力也更强了。”
六个学院的成立,打破了专业藩篱,有效推动跨学科互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都是分门分科进行的,教师‘孤立’地教,学生‘孤立’地学,这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孤立、死板,不懂得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人开学校人文学院院长高从容表示,“基于学院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可以让教师以所教学科某一个模块知识为出发点,建立其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人开学校实施学院大教研,学院是备课组的“总部”,这有助于实现教研的融合贯通。“比如分数‘1/3’在不同学段就有不同理解,小学可以理解为‘比’,初中可以理解为‘某角的正切值’,到了高中又可以理解为‘变化率’。我们在学院大教研中就是要善于抓住这些点,让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趋于本质,对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思考得更加透彻。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功底提升大有好处。”齐龙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