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涵养家国情怀 服务乡村振兴
黄凯 张利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培育青年学子踏实走基层、为民干实事的精神,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21世纪生物工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秉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学院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师生深入乡村了解地方需求,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文化普及和人才培养活动,立足学院自身优势,科技助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双创”育人,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学院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强化党建引领,狠抓思想建设,精心打造了“匠心传承”系列党建活动品牌:通过“尚知、尚真、尚创、尚行”的“四尚”行动,开展“轻”年学子、“生”生不息、“食”不我待、“酿”造未来的特色品牌党建活动,促使党员将乡村振兴的理念植于心、笃于行;“赴红色之约,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又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学生既学习了羌族传统非遗技术,又感悟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精神。学院支持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选派挂职屏山县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长期持续帮助群众、企业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重点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党建、党员下基层活动,以扎实的科技培训助力,有效发挥“领头雁”作用。

    以双赢促进长效合作

    本着“资源共享、成果共育、平台共建”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和地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学院与乡村促进产教融合,全面深化科技合作,做到有分工有责任,将项目落到实处,让合作开花结果,实现了相融共进、协调发展。通过战略合作,乡村把高校作为技术依托单位,高校将乡村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教学实训基地,形成高校支持乡村经济建设、乡村助推高校学科发展的双赢局面。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共建实训基地、打造实践课堂、开展技术帮带。学院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乡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业产业规划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支持,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值,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屏山县,学院围绕特色富硒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链,实现政、企、村协同发展合作。在自贡建立川南稻粮产业科创中心,通过技术支持助力品种改良增产;在宜宾建立酿酒专用粮500亩示范基地,攻克“大酒谷”糯稻低产易倒伏问题。自2018年以来,直接帮扶贫困农户114户、困难群众260人,带动万余农户增产增收,实现创收5亿元以上。

    以育人筑牢源泉根基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打好人才“组合拳”,形成人才、科技、产业的振兴合力。学院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乡村,了解农村现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农、学农、知农意识,服务地方,扎根基层,用专业能力和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着力培养农学、食品科学等农业背景人才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总结和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持续开展调研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生力军”。据统计,近年来,学院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干部2000余人次,一批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迅速成长。

    乡村振兴是一项伟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学院将继续积极以乡村振兴事业为己任,把乡村所需和高校所能结合,让参与更显深度,让帮扶更有力度,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农民富裕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凯 张利)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1/22/11/ZGJYB20231122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