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育人新体系
刘颖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在电力人才培养中用好这一精神财富?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从实践维度对育人体系构建提供了建设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电力文化的源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哲学观点。从1882年在上海点亮的首盏电灯至今,中国电力这一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部门已经走过140多年的风雨历程,电力文化在中国电力筚路蓝缕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凝练,其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管理智慧,如“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刚健进取”的民族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和谐合作”的思想方法、“崇德重义”的伦理规则等,这些文化因子在电力文化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在中国电力发展实践中不断得到滋养和传承。

    探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电力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着力点,充分发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探索以文化人新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电力人才培养充分融合,不断探索能够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电力特色文化表达方式,发挥高等职业院校(职工培训中心)的电力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双重功能,构建了既各有侧重又一体糅合的电力员工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特色育人体系。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学校侧重于开展具有电力专业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性教育。电力职业教育与现代社会生产联系非常密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不能简单地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而应与电力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将中国电力发展史、职业精神、行业规范、发展成就、劳模事迹等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要义有机融合,主要依托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和就业创新创业课程三类课程,构建具有电力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体系。

    在思政课程中,学校教师系统地介绍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甘奉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言信行果等中华传统美德。例如,职业院校着力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其内涵与中国古代匠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至善至美的价值追求和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在电力类专业课程中,学校侧重于未来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育,从修身养德、使命担当与学以致用三个基本维度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注入家国情怀、生态观念、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忧患意识、法治意识、奋斗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模块,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例如,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中,从不得已引进“洋机组”到特高压电网“中国引领”,从电力设备“万国造”到中国“拥有世界上极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的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更阐释了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在就业创业类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探究穷理”的探索精神,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而强调诚信伦理,崇尚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则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指引成功的方向。

    在为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时,学校精心设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企业建设和管理提供有益启示,为解决电力发展难题提供重要思路,更能为电力职工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就培训对象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宜只做单向输送,学校将其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与国家重大战略、电力产业政策、行业规范、企业宗旨、发展目标和重要措施等联系起来。

    在为电力企业设计培训课程时,学校将企业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并非做简单的内容贴附。“仁者爱人”“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的诚信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管理思想,“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理念等,都可以作为企业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过程中的结合点。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是电力行业初心和使命的高度概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重视整体利益的天下观和社会观高度契合;“国民经济保障者 能源革命践行者 美好生活服务者”这一企业战略定位,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映射了“国之大者”的价值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强调责任奉献、重视道德义务的特质,以及对生态发展理念的贯彻;“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则是对现代安全文化理念的昭示和表达,对电力安全管理的要义可谓切中肯綮;标准意识、合规意识、精益管理、卓越服务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一对应的智慧来源。

    在电力人才培养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伦理观念、人文精神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能够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打造特色电力育人体系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根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重点培育人民至上宗旨观、绿色低碳发展观、劳动奋斗幸福观、敬业奉献职业观、清白从业廉洁观、崇德修身道德观、标本兼治安全观,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百年电业优良传统为使命,在体系构建中找准对接点,在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做好电力学校文化建设。

    (刘颖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