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广西来宾市:
体教由“有形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
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蒙佳 陈在敏

    前不久,由广西社会体育运动发展中心主办,来宾市教育体育局、来宾市兴宾区教育体育局承办的“迎学青会”——2023年推进体育运动项目进校园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来宾市宁柳小学举行。

    启动仪式上,世界摔跤冠军杨森莲、世界太极锦标赛冠军周琳海、前中国三人篮球集训队员——来宾籍篮球名人潘彩莹、花式篮球明星张建平、花样跳绳达人郭杰华等,向学生传授了花式篮球、篮球运动、跳绳技巧等。杨森莲、周琳海通过分享自身成长经历,激励学生坚韧不拔、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近年来,来宾市大力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化改革创新。来宾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实施体教融合学校体育训练办学机制,在广西首创实施加强体育训练、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工程(简称“三个百”工程,即全市有100所以上中小学校开设体育训练、有100名以上体育教师从事体育训练、训练点学校参加学生人数100名以上),推动体教融合由“有形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形成了体教融合“来宾经验”。

    据统计,目前,全市实施“三个百”工程的学校有126所,参与带队训练体育教师达460人,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达1.23万人。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保持在95%以上,优良率逐年提高。

    创新构建体教融合学校体育训练机制

    来宾市第六中学依托特色学校建设发展校园足球,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训练器材设施装备及运作模式,足球场地设施得到扩建、更新。学校还开设了足球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先带动一部分人参与足球项目,再将足球技术技巧带回自己所在的班级,以点带面,逐渐形成班级足球圈,最后通过班级间的足球联赛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校的足球联赛由最初的100余人参加发展到现在的800余人开展足球运动,在全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多次获得好名次。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体育传统的地级市,来宾市向来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面解决体校办学出现的招生、就读、管理等问题。”来宾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潘雪杰说,从2019年起,来宾市就启动了“体教结合”联合办学模式,相继出台配套文件,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体教结合”办学模式初显成效。

    2019年,来宾市在机构改革中,率先将教育、体育部门合并成立市、县教育体育局,创新实施学校体育训练工作,整合利用教育体育资源,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引进社会体育组织,服务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使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得到创新发展。

    全市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及学校体育训练工作形成“训练工作普及、项目布局多样、训练安排合理、学生积极参与”的局面和“比、学、赶、超”的氛围,全市体育教育在整合、融合中实现了“1+1>2”的目标。

    “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遍地开花,全市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3所,自治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13所,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来宾市第六中学近5年毕业生中有20人次获得自治区级比赛金牌,有5名运动员被输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田径队。

    探索实施“三个百”工程推进体教融合

    “我们学校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在‘三个百’工程的助力下,市业余体校入驻学校,实现了体育和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义务共尽和成果共用。”来宾市实验学校体育教师廖正侃说,通过联合办学,体育运动得到广泛普及,学校累计向市业余体校输送的苗子达1108人。

    在“三个百”工程的推动下,学校成立了足球、篮球、田径专业队伍,进行“一支队伍,两种形式”的训练模式,即学校体育教师带学生日常训练、体校专职教练带体育教师专业训练的“双训练”模式。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社团特色课程,开设以民族体育为主的武术、舞狮、腰鼓等8个教学班,构建“学生兴趣引导、专业教练主训”的参与模式,学生参与率达100%。

    来宾市发挥机构改革教育体育部门合并优势,实施“三个百”工程,在中小学校布局体育训练点,推动全市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与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工作相辅相成,在深化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中注入新鲜活力,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体育健儿中实现了双赢。

    各级中小学校以足球、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为重点,每所学校布局3个以上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并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体育教师或专业教练员带队训练,构建起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体育训练体系,形成了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

    同时,来宾市以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为突破口,激活社会体育组织入校提供体育教学、教练服务。如借助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工作第三方力量与基层中小学校、各级体校开展办学合作,构建特色体育项目学校,支持学校开展手球、网球、击剑、高尔夫球、篮球、足球、武术、跆拳道、轮滑等项目训练,解决学校师资不足、项目单一等问题,保障了“三个百”工程目标顺利实现。

    据统计,实施体教融合工作以来,来宾市共有5个体育协会及多个体育企业进驻学校,无偿派出教练员协助学校实施体育训练,训练达2500课次,资助学校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的资金近200万元。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

    来宾市飞龙小学是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学校之一,学校明确规定学校场馆开放运动项目和时间,充分利用晚上、双休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对外开放,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率。

    来宾市飞龙小学校长韦学说,通过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学校周边群众就近开展健身提供极大便利,有力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里”、就近健身锻炼难的问题,成功打造了“居民10分钟健身圈”,而且学校也受益匪浅,得到第三方协助,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实现互补共进,免费开展各项体育训练,实现了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有机衔接。

    来宾市把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作为体育惠民的重点工作抓好落实,将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全面发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服务社会的功能。

    来宾市在2019年实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基础上,2020年推动落实宁柳小学等5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目前,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数已达12所,辐射了城区全部社区、单位,受益群众达20多万人次,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开展健身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体、引领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模式,为打造城乡10分钟健身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来宾市着力探索“校地”共建、“校校”共建等模式,利用名校、名教资源,形成推动基层竞技体育发展的合力,提高基层全面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竞争的综合实力。

    同时,来宾市教育体育局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探索体校与地方高校共建模式,挂牌成立了市级青少年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充分利用属地高等院校师资力量、学术成果和体育教学设施,加强对市、县体校教练员的培训指导,开展体育训练课评教、评学工作,实施体育训练优质课评比活动,强化提升业余训练水平,普及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在训练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了全市业余体育训练水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