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石丛珊)最近,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和浙江征予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某型号海缆弯曲限制器通过相关试验验证。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两项专利在该产品研发中得以顺利应用。而双方深入合作的基础,源自年初签订的一份特殊的保险。
今年年初,经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的全力对接和协调,学校、企业和保险公司三方签订了国内首单“先用后转险”。
作为一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征予新能源看中了浙江理工大学的两项专利,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制造。目前,市场上平均一项专利价格在2万元左右,两项专利价格约4万元,但是通过购买该保险,企业实际仅需缴纳600元保费,就可以免费试用2项专利。
“几万元的花销以公司现有财力来看,还是有一定压力。”征予新能源技术总监潘少敏表示,通过购买保险,试用专利的成本大大降低。
浙江2021年起开始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以“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模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省内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但随着这一创新制度的深入实施,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方面,合同签订后,仍然存在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绕过高校,私下应用专利,造成实质侵权的风险。遇到这种情况,需面临巨大的维权成本,高校教师往往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企业除了对高校专利成果的实际价值心存疑虑,也担心出现试用期后想买高校却不肯卖,或者多家试用企业都想买,导致专利溢价等诸如此类的纠纷。“先用后转险”无疑给双方吃了一颗“定心丸”。
根据该险的条款约定,专利的免费试用期长达2年,给予了企业充分的时间来实施专利应用,在“先用后转”过程中一旦发生侵权行为,经鉴定后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如果有涉及侵权或违反科研诚信等行为,相关调查结果会推送至省信用中心,并纳入信用档案。
在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副院长柯俊看来,这一保险制度出台的更大意义,是促进了企业和高校之间更快建立互信,从而促使更多的高校人才团队主动走进企业,加速产学研合作的进程。截至2023年10月底,浙江理工大学在科技成果“先用后转”中已达成专利免费试用736次,免费试用次数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