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山东临沂推进全息化、全学科劳动育人实践——
深耕劳育沃土 赋能学生成长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公彦利 朱成广 徐怀晨

    “种黄豆,制作沂蒙豆腐、沂蒙豆腐美食宴……”这些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是山东省临沂市第四十中学和后乡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打造的“豆你玩儿”劳动实践项目,学生在学校和实践基地的场景转换中体验劳动全过程。

    近年来,临沂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出发,结合沂蒙老区独特资源优势,探索多方协同工作机制,构建一体化劳动课程体系。当地打造校内校外融合劳动教育环境,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多元评价,从时间、内容和空间上全息化推动劳动教育整体实施,项目化推进劳动课标落地,打造全息化、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四全”劳动育人实践模式。

    整体联动推进全息化育人

    2021年,临沂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成为全国劳动育人改革试点市,担负起了探索劳动教育改革的使命。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以全息视角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立德树人的‘四梁八柱’。”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广江说。

    为此,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劳动教育纳入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协调机制,构建“五横五纵”协同推进机制,市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三年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做好保障。

    “临沂市教育局还与临沂大学合作共建劳动教育研究院,发挥地方基础教育实践探索优势和高校人才、学科优势,助力全市劳动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推进。”临沂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国富介绍。

    “五育”并举实现全学科育人

    在临沂沂堂中学,学校依托校内3000平方米校园农场,开发了“春播”“夏忙”“秋收”“冬藏”系列劳动课程。每个班级“承包”一块土地,运用数学知识实地测量不同形状土地的面积,将植物生长与生物学科、劳动日记与语文、田间美景与美术等融合,把劳动教育融入全学科教育教学实践。

    2022年,课程教材研究所委托临沂承担“义务教育劳动课标实验研究项目”,双方组建了专家组,围绕师资建设、教研建设、资源建设等内容,开展精准调研指导。

    临沂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王兆远介绍,针对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普遍性问题,临沂实施了三项工程,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内部装修”:一是普及工程,确保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对全市2000余名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全员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二是创新工程,开发项目化、模块化劳动教育课程,立项市级专项课题50项,以项目引领劳动教育全域实施;三是融合工程,研制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指南,实现“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融入全学科教学。

    学段衔接助力全过程育人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盘棋”系统思维,通过学段间衔接,形成各学段同题共答、各环节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确保劳动育人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张国富介绍,临沂选择研究基础较好的兰山区作为试点,构建了覆盖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五段模式”,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学科融合、职业体验、红色教育实践、家校共育和志愿服务等10个方面内容,梳理出涵盖各学段的劳动教育主题示例,打造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的135个项目课程群,构建全学段一体化衔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开发上,注重典型引领,打造16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立市级劳动教育一体化衔接优质课程资源库。以“沂蒙迎春鸡”课程为例,内容进阶设计,三年级为初段,主要了解“沂蒙迎春鸡”文化,初步制作简单的“沂蒙迎春鸡”;四年级为中段,主要认识“沂蒙迎春鸡”文化,制作较复杂的“沂蒙迎春鸡”;五年级为高段,主要理解“沂蒙迎春鸡”文化,制作个性“沂蒙迎春鸡”,或以此为基础创编其他相关文化产品。

    此外,临沂充分挖掘潜力,利用校园楼顶、边角等闲置区域,打造校内“责任田”“空中农场”“手工坊”等劳动实践场所1700余处,解决校内劳动场地不足问题。临沂建设了60余处校外实践基地,做到“一县一特色”。按照“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家、校、社三方联动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在空间上全息化实施,实现全方位育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