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重视教育数字化 促进教育公平
张广斌

    ■策论·以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公平系列评论之一

    一年多来,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优质资源供给能力大幅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技术规范、内容保障和系统安全不断强化,师生数字素养持续增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教育公平,我们特推出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编者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教育数字化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指出,要以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整体偏弱,影响教育的持续发展;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亟待推进,教师资源配置数量、质量和结构还存在区域性失衡现象。实践证明,教育数字化的跨时空性、自由开放性和精准性等新特质,在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服务供给结构方面释放了强大的动能,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上大有可为。

    教育数字化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能有效助力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学校,数字化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弥足珍贵。教育数字化在供给优质教育资源过程中,无限拓宽着学生的学习空间,极大拓展着学生的优质学习资源,使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客观上起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自动调节”作用。教育数字化也在助力教师成长,并进一步赋能学生课堂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学习偏好等多样化需求,自主选择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拓宽专业发展路径,提高育人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在自我审视、自我反思中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育人实效性。这对于提升教师素养、缩小东中西部师资力量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在不断调整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内容和方式方面,数字力量释放出缩小区域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重大价值。

    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变革,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促进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让每个学生按需学习并实现个性发展,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育数字化让学习者突破制度、区域等限制,使按需学习成为现实。首先,教育数字化实现了数字教育平台的“超市”功能,学生可跨区域按兴趣随时免费领取课程资源,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交互性、沉浸式的数字交互课程和仿真实验等,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和价值感;项目式、探究式等个性化学习方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天赋和创新潜质。再其次,教育数字化能使学习者的学习成长精准化、可视化,使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短板与不足,让成长更加可视化,对未来发展更有规划性。

    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要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公平本质上是教育资源建设与配置问题。数字化资源分配应向欠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倾斜,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乡村地区进行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时,应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事一策,依据当地情况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要加强教育数字化机制建设和政策供给。坚持机制围绕目标转、政策围绕问题跑,通过完善机制、丰富政策供给,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要基于数据的精准性来考量机制对目标达成的实现度、政策对问题解决的有效度,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现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比如,针对农村地区因为理念、资金、师资、设备等因素,平台使用相对滞后等问题,要加大财政投入倾斜力度,花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农村学校师生使用平台的指导、培训,提升平台利用率,真正缩小、弥合城乡间的教育鸿沟。从内容建设层面来讲,要不断更新平台课程资源,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版本教材的全覆盖,更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要加强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共享和课程新样态研究,研发更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字课程,使人人成为优质资源分享者、课程参与者、问题解决者和价值体验者。此外,要加强教育数字化赋能学生学习和促进教育公平规律的研究,进而将其转化为更加适切、科学、高效的数字教育公共政策,更好服务高质量的区域教育公平。

    (作者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