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名小学生被学校“请家长”,结果,孩子的妈妈一来,师生都激动了。这位妈妈就是夺得杭州亚残运会首金的皮划艇运动员谢毛三。谢毛三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凭着永不服输的精神,摔了无数次后,十岁时她终于学会了走路。从裁缝到皮划艇运动员,这位37岁的“冠军妈妈”身上的自信、坚毅、永不服输的力量让孩子们特别敬佩。把残运会冠军请进课堂,让学校秒变“追星现场”,成就了一场成功的思政课。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提出,积极落实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鼓励支持地方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定期到中小学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学校邀请残运会冠军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感受残奥会的精神,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道德品格的养成,正是对相关要求的落实。 体育冠军以其亲身经历向师生们讲述自己的成长和成功故事,这种更具生命力、感染力、亲和力的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为辅的模式,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与共鸣,更容易被所传递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感染。 这也启示我们,打造让学生爱听乐学的思政课,需要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让思政课“强”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课前有准备,让思政课的育人主体“强”起来。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通过备课、教研、培训三位一体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各学段教研和集体备课机制,铸牢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意识,认识到彼此是学习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和思政课教学共同体,广泛开展网络教研、跨区域教研、跨学段教研工作,基于共识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二是健全培训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参观实践相结合、区域内和区域外交流相结合、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做好上岗培训、骨干研训和全员轮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课堂有趣味,让思政课的育人方式“活”起来。一方面,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打造体验式、浸润式、情境式课堂,增强思政课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体验式课堂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小组讨论、游戏化方式进行,在真实生活场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浸润式课堂强调运用新型技术手段,打破教学时间限制,建设全平台思政故事集、资料集、历史展、信息库,让智慧教育服务思政课育人目标;情境式课堂强调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知身边人物,让新时代先进人物进课堂,点滴渗透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创新课堂教学素材,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素材,还应选取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可以通过观看时政新闻、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教育的影片等延伸性的实践课堂来增强思政课的魅力。 课后有实践,让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动”起来。思政课教学不仅强化学理支撑,注重理论逻辑,更要让学生知之深切、行之自觉。突出实践导向,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等活动,拓宽课堂场域,还可以组织课堂辩论、课题研讨、情境展示、小组研学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推进课外和课内同向发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 学校是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但不是唯一场所,家庭和社会有着丰富的人力与物力资源,需要从学校思政课的“孤军奋战”向“家校社联动”转变,构建“处处时时人人事事”的“大思政课”格局。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学校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