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封面 |
|
《中国历史》拓展阅读:都江堰 |
|
《中国历史》插图:南宋海船底部残骸 |
■本期关注:中职历史统编教材
编者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中职历史统编教材。全套教材共2册,分别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已于今年9月在全国中职学校投入使用,《世界历史》将于2024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本报邀请中职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专家对教材的编写思路进行详细解读,并邀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教材进行点评,以帮助广大中职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中职历史统编教材,做好教材使用工作。
中职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充分反映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100余年的奋斗史,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引导学生提升历史思维,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教材编写借鉴普通高中教材改革的优秀成果,结合中职教育实际,建立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精选基本史事,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和评判中。《中国历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精选基本和重要的史事,对中国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实,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在充分阐述人类历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系统书写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二,以通史为基本架构,实现历史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中国历史》按通史体例编纂,以时序为基本框架,设立若干学习专题,展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使学生了解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专门增设职业教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如历史上的著名工匠、经典工艺、科技产业成就和职教实践等,活动课也以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为主题。通过这些内容设置,教材适当突出了职业工匠的地位和作用,凸显科技发展和工匠精神,以及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养成大国工匠情怀。
第三,合理设置栏目,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教育要求。《中国历史》围绕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5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总体安排、各有侧重地进行内容和栏目设计。每课通过导入语、正文、历史图片、地图呈现重点内容,设置历史纵横、人物扫描、拓展阅读等栏目开阔历史视野,利用思考点、看图学史、学习探究等栏目深化历史思考,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在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在可靠史料支撑下辨析历史,从而能够合理地解释和评价历史,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内容架构上,依据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史的15个专题,《中国历史》共设计13个单元、31课,另加1课活动课。其中中国古代史共设计了6个单元、14课,中国近现代史共设计了7个单元、17课。
《中国历史》力求凸显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功能,这也是本教材最值得关注的特点: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历史》分时期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工艺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成果,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各个时期在经济、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并通过插图展示中国传统书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第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国历史》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侵略、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展现了近代中国不同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和斗争,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历程、伟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召开的重要会议、取得的重大胜利、涌现的英雄人物以及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基本经验,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坚强核心作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国历史》讲述了各民族在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交往交流交融从而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突出介绍了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等民族交融的重要史事,阐明各民族共同开拓我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介绍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史事,引导学生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和要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第四,工匠精神教育。《中国历史》注意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大部分单元都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容,重点介绍了墨子、鲁班、马钧、李春、毕昇、“样式雷”家族等著名工匠,都江堰、大运河、元大都、紫禁城等杰出工程,编钟、兵马俑、文房四宝、唐三彩等工艺成就,以及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政策。此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都以工匠精神作为活动课的主题,《中国历史》的活动课聚焦我国传统工艺,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传承、发扬工匠精神;《世界历史》的活动课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科技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两相配合,将历史和现实中的工匠精神成功衔接,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和对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统编教材编委会成员、《中国历史》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