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三融育人”促高职课改推陈出新
温贻芳 桂德怀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开展生产性实训。资料图片

    ■关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关键词:课程改革】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重大任务和使命。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加突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要求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要求职业学校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要求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重心,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早在2012年,全国工业大市苏州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工业生产效益下降等挑战,提出万企升级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而调研发现,学生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技术迭代与问题解决能力已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为此,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亨通集团等合作企业提出“课与岗对接、人与课适配、人与岗匹配”协同课改理论和“德技并修”项目化课改思路,形成“课岗融通、知行融合、德技融汇”课改方案,实践“三融育人”课改范式,其实践成果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获得一等奖。

    以岗定课,重构“课岗融通”的课程体系

    针对课程与教材建设不能满足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快、技术技能迭代更新要求的问题,构建了“挑标杆企业—选典型岗位—找工作任务—理职业能力—定课程结构—建课程内容—评价反馈与更新”项目课程开发七步流程。调研苏州装备制造企业2000余家,明确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联合亨通等企业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选择亨通典型生产线,梳理出电气设计等五大岗位,分析出能识图、会编程、精益求精等174条岗位职业能力,重构“基础—岗位方向—综合”的课程模块。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素养转化成新课程、新项目、新活动,开发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课程16门、柔性生产等新工艺项目155个、精益管理等新素养资源2178个,构建了课程教学新资源。

    以行求知,重塑“知行融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制造专业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生产、安装、调试、维保等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问题,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过程,联合亨通技术骨干组建混编教师团队和学生项目组,通过企业骨干进课堂、专业教师进车间、5—7名学生小组分角色轮换,技能与思维反复训练,“团组互动”实施行动导向教与学。依托企业学院,在亨通车间建立实训基地、实景课堂,校企“场景互通”连接学校与企业资源;依托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建立过程评价标准,师生企多元评价,“学分互认”沟通第一、第二课堂,创建“三互联动”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新方法。

    以德领技,打造“德技融汇”的教师团队

    针对专业教学团队不适应苏州企业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素养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制定教师进企业、做项目、搞教改和企业专家进团队、参与课改、开展教学的“双岗双薪双考核”机制。设计教师“进企业—做项目—开发资源—编写教材—改教法—育学生”课改路径。与亨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工匠学堂,组建校企“双带头人”混编教学团队,教师进企业参与技改项目,选择1条典型产线,构建1条素养主线,按照“岗位—项目—任务—活动”流程,双线螺旋、同步开发技术与素养内容,编写教学项目和素养案例,实干笃行、项目赋能,增强教师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成就一支能生产、会教学、擅课改的课程育人新团队。

    课程是王道,深化产教融合,紧随技术升级建课程;课改是正道,强化校企合作,紧贴岗位需求推课改;“三融”是通道,优化“三教”要素,互通互融育人才。经过持续实践后,专业人才培养对口率与雇主满意度大幅提升、毕业生成为当地先进制造业技术工人的骨干力量,伴随课改也产出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材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参与课改的教师团队也成长为国家教学创新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探索了一条专业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课改之路。

    (作者温贻芳单位系苏州市职业大学,桂德怀单位系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家点评】

探索专业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课改之路

北京市人民政府督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春燕

    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持续实施课程改革是必由之路。2022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体现了课程改革领域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强国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坚实支撑。其中,一等奖成果《“三融育人”高职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迭代需求,提出了“课与岗对接、人与课适配、人与岗匹配”的课改解决方案,回答了通过课改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职业教育为什么要把课改放在关键位置上的问题。成果采用的七步流程开发课程,关注技术与素养“双线螺旋”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创建“三新三化”课程迭代机制,实施“行动导向、三互联动”项目教学,回答了课改用什么方法开展、用什么路径实施的问题。成果依托重大改革项目契机,学校层面成立了常态化课改组织架构、确保经费足额投入、健全管理机制,课程专家团队全程带领、地标企业全程参与、行业学会协会全程指导,回答了课改如何实施保障的问题。实践成果回答了课改的实施能带来什么的问题,探索了一条专业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课改之路,为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落实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一体两翼五重点”系列重大举措提供了实践基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