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
抓专业综合评价 促专业结构优化
朱友林

    编者按: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为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建设提供了总体思路与基本路径。自此,江西、福建、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启动了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冲击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传统各自为政的学科结构和专业格局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专业增减和传统专业改造为主要特征的专业结构优化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专业设置和建设应遵循怎样的改革之道?高校专业在加减乘除之间取得了哪些成效?本期,高教周刊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追寻两所行业类院校的专业发展之路,并邀请专家分享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改革经验,探寻高校专业建设的破立之道。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2015年以来,江西省积极探索和创建“多元、共商、多维、融合”的省域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模式,先后对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开展了两轮(四年一轮)全覆盖综合评价,并积极应用评价结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唤醒”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遏制了本科专业盲目扩张、同质化严重等倾向,引领全省高校集中精力和优质资源办优势、特色专业,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助推本科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探索管办评分离新模式,构建“政府搭台、专家组织、多方参与”的多元组织体系。江西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并委托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专家指导委员会(简称“专指委”)和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审核、发布专业综合评价的文件和通知,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专指委负责制定总体评价方案及通用指标体系,审定各专业类具体评价方案及评价指标,指导教指委的评价工作;各教指委基于通用指标体系,根据本专业类特点,制定本专业类具体工作方案及指标体系,并负责组织核查、修订本专业类各专业点填报上传的评价数据;各高校负责从每个参评专业点中推荐一位专家作为教指委成员参与评价工作;邀请省外同行专家对定性材料进行评价;邀请所有在校生和用人单位参与满意度问卷调查。由此形成了一个政府搭台,专家组织,包括政府、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以及所有参评专业点共同参与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组织体系。

    坚持共同参与基本原则,建立“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公开透明”的共商工作机制。专指委和教指委建立例会制度和会议纪要制度,给予成员之间充分沟通与交流的机会,确保重大决策均经过会议充分讨论形成,切实做到“无沟通、无交流、无会议则无决策”。同时,建立了教育厅、专指委、教指委、各学校参评点之间的沟通机制以及社会监督机制,如定期汇报、定点联系、公告公示等。此外,还充分运用微信工作平台,加强不同层级、不同单位、不同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共商机制。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引领的多维指标体系。江西省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选取专业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五个度”考察立德树人成效。一是目标导向,突出立德树人,重点考察专业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二是问题导向,突出教师投入,重点考察专业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均优质课程门数等。三是结果导向,突出教育质量,重点考察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等。四是需求导向,突出服务贡献,重点考察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符合的程度等。

    坚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融合评价方式。基于通用指标体系框架,各教指委进一步细化二级指标及其观测点,形成具有各专业类特点的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每个评价指标既有基本状态数据作支撑,又有代表性案例作依据,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呈现评价“结构性证据”。这些证据一方面来源于各参评专业点填报的数据,数据经过上传、公示、核实、修改,再公示、再核实、再修改、再公示,力求客观真实;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问卷和用人单位问卷,通过信息平台向所有在校生和近五年在全省招聘过毕业生的所有用人单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定量指标采用以计量评价为主的融合评价方法,依据教指委审核后的可靠数据,在信息化综合评价系统中计算得分;定性指标采用以同行评议为主的融合评价方法,基于教指委审核后的客观事实,邀请省外同行专家评审打分;最后按权重计算各专业点最终得分。

    为避免有效数据在不同专业间的重复使用,将学科相近的专业归类,分专业类开展评价工作。这样既有利于教指委组织对上报数据的核实、修改,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各专业类的特点、特色和差异。

    积极应用评价结果,推动高校压缩专业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评价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对比,更是为了改进提高。8年来,江西省先后完成了两轮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高校专业建设也产生了显著效果。一是压缩规模,优化了结构。目前高校已停办/停招办学水平低、同质化严重的专业点300余个;新增专业数较评价前下降了50%,盲目重复性新增专业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新增专业绝大部分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江西省“2+6+N”重点产业链发展急需的专业。二是聚集资源,提高了质量。江西省教育厅依据评价结果遴选了一批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加以重点建设,各高校也纷纷集聚优质资源举办优势和特色专业。全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达290个。三是加强交流,形成了合力。两轮评价汇集了全省高校最优秀的专家学者2450余人,其中包括120余位现任校级领导。他们既是评价工作的谋划者、参与者,更是专业建设的推动者、实践者。他们把评价工作的要求转化为专业建设的行动,增强了专业建设质量的主体责任意识,形成了一流专业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合力。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是江西省的一项重大教育质量工程,政府重视、高校关切、社会关注,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已成为衡量全省高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公平秤、引导高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风向标、聚集资源建设一流专业的发动机,必将进一步助力全省本科专业结构优化、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原副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