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三
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生态
李文泉

    植物生长需要有适合的土壤、空气、阳光和养分,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育人生态。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文化是“润”出来的,而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其重点在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也就是说,当一所学校充满和谐自主、以师生为主体的教育氛围,让人处处能感受到鲜活的学习场景,这所学校的文化肯定不会差,学校教育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在慢慢的、静静的、自主的过程中形成。当下,一些学校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时,重形式轻内涵,重物化轻人化,重外化轻内化,对学校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学校文化建设浮于表面。一些学校弥漫着急功近利的焦躁氛围,热衷于通过举行开学典礼、艺术节、体育节、成长礼等活动,浓墨重彩地宣传学校做法,展示学校形象。但对学校教育中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这些重要工作缺少研究,缺少静下心来做教育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文化建设自然也不会好。

    作为一名校长,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初都会进行一次教师座谈和问卷调查活动,要求教师对本学期学校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学校应如何来达成这些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根据教师的提议进行综合提炼,形成完整的学期工作计划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解读和阐释。让每位教师都知道学校这个学期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要怎么做。在这样的民主决策下,教师们投入工作的态度和心情自然是不一样的,形成的教育氛围自然也就不同了。

    健康的学校文化,需要给教师一种强烈的“我能行”的自我意识。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执行者,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质量,教师质量的好坏则取决于学校有没有一种适合教师成长和发挥的教育生态。我们在学校提出“简单、快乐、精致”的教师工作理念。简单,就是要求教师在为人处世上不要太复杂;快乐,就是要求教师要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教育,遇事要主动乐观地去处理;精致,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无论是学生管理、学科教学还是学校工作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到自己最满意。

    当一个教师在学校里有话语权,有行事权,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时,激发出来的潜能是无与伦比的。

    在教育生态中,教师犹如阳光,只有在和煦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教育才更有价值。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点,进而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育,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的教育。

    因此,学校在规范严谨地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千方百计拓展学校的课后兴趣活动。我校地处江南水乡绍兴,是著名水乡、侨乡,更是纺织之乡,文化底蕴深厚。于是我们开发了以“品水乡之美、育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校本课程体系。

    在这一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看水乡、画水乡、拍水乡、访水乡、写水乡、说水乡、研水乡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把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入实践活动中,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能力。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如剪纸、书法、越剧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还千方百计开设多种兴趣活动供全校学生自主选择。目前,学校已开出60多个兴趣活动小组,任全校700多名学生自主选择。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参与各种兴趣活动的机会,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而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培训掌握多少特长或技能。

    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良好教育生态的打造。在学校里,校长能全心全意地专注学校管理,办出学校特色;教师能聚精会神地潜心学校教育,带好自己的班级,教好自己的学科;学生能专心致志地静心学习,学好学科知识,提高整体素养。走进校园,听到的是教师顿挫抑扬的讲课声、学生琅琅悦耳的读书声,看到的是教师轻松忙碌的身影、学生欢快自由的蹦跳……这就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生态。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学校充满活力,学校的文化建设自然也不会差。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国杰实验学校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