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在广东工业大学剧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胡钦太以原创情景史诗剧《青春印丰碑》为教学载体所作的《赓续红色血脉,勇担强国重任》主题演讲,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
《青春印丰碑》讲述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广东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200余名师生投身于为香港供水的“东深工程”建设、在劳动实践中磨砺成长的故事。全剧从五个维度建构和表达出中国青年敢于担当的文化底色,形成了一堂情感与价值融合的美育思政大课。
一是家国为重的“担责意识”。家国为重是一种责任意识,是青年担当的思想起点,体现为个人主体对家国共同体的认同情感。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青春印丰碑》在第一篇章《临危受命》中浓墨重彩地引入这一观点。1963年,香港遭遇大旱,香港同胞陷入水荒。周恩来总理知悉后作出重要批示:从东江引流入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工程启动后,技术人员紧缺,热血澎湃的青年学子咬破手指、盖上血印,义无反顾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入当时世界上尚无先例的“石马河分级逆流提水”建设工程。
二是实干进取的“担责力量”。实干进取是一种责任力量,是青年担当的行为动力,体现为个人主体的志存高远。《青春印丰碑》第二篇章《工程交响》用舞蹈组合、阿卡贝拉、打击乐、诗歌朗诵等多元艺术形式,演绎莘莘学子深入到工程的各个工段苦干实干的劳动场景。学生们住在老鼠、苍蝇、蟑螂甚至毒蛇可能随时出没的简易工棚里,却每日热情高涨地迎着晨曦测绘制图、管理施工、检查质量,伴着落日挖地挑土、敲石打夯、挥汗如雨。他们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水利工程建设者”而骄傲、自豪,用笑声、号子声唱响《要让河水上山坡》的工程交响,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荒坡野岭建功立业,把特殊的毕业设计写在祖国建设中。正是这种责任力量,激励他们成长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着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是不畏艰难的“担责品格”。不畏艰难是一种责任品格,是青年担当的精神内驱力,是个人主体基本素质的体现。《青春印丰碑》第三篇章《风雨兼程》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工程中的危机远超年轻人的想象。一年之内,超强台风5次袭击东江支流石马河工地,狂风卷走工棚屋顶,洪水冲垮施工围堰。灾难骤然而至,学子们不畏艰难,用木桩、沙袋甚至身体堵住洪水,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在,围堰在”的誓言振聋发聩。《雁田关闸》情景舞段中,团支部书记陈汝基与工地总工程师手牵手在齐腰的洪水中逆行四个小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关闸泄洪的任务。舞蹈演员用肢体演绎急流洪水,用马灯隐喻心中笃定的责任目标。面对灾难,东深工程建设群体从恐惧到无畏,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感动着每一位演员和观众。
四是敢于牺牲的“担责气度”。敢于牺牲是一种责任气度,是青年担当大无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着个人主体的心理素质和综合修养。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青春印丰碑》中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罗家强在台风暴雨袭击之时,坚守沙岭工段,不慎从7米多高的闸墩跌落,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他的牺牲没有成为同学们心中的阴影,大家擦干眼泪,一声声“老师,让我接替罗家强的工作”的请愿,气震山河。《山河》的咏唱,饱含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闪耀着为祖国而献身、为人民而奋斗的精神光芒。
五是放眼未来的“担责抱负”。放眼未来是一种担责胸怀,是青年担当远大志向的展望,体现着个人主体的文化自信和远大抱负。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1965年2月25日,东深工程全线完工。广工学子出色完成了这项特殊的毕业设计,将青春理想的答卷镌刻在东深工程的历史丰碑上。从这一天起,奔腾不息的东江水润泽紫荆,承担起哺育香港同胞的历史使命,联结起香港与祖国的骨肉之情;从这一天起,为香港送水的建设者一代又一代,接力守护生命之源;从这一天起,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时代楷模”精神成为铸魂育人的不竭动力,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凝聚智慧和力量,与粤港澳共崛起,攻坚克难,踔厉奋进。《青春印丰碑》第四篇章《青春无悔》中,当年的莘莘学子鹤发聚首、追忆往昔,一曲《你看见了吗》唱响“赓续红色血脉,勇担强国重任”的时代强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情景史诗剧《青春印丰碑》正是将青年担当融汇在了美育形象的塑造之中。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青春印丰碑》总导演;本文系教育部思政司2023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广东工业大学培育项目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