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三一重工投资创办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校瞄准三一重工建成的“灯塔工厂”(即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与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融合,通过“灯塔工厂”项目,深化校企合作,逐步探索了一条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调专业,服务“三高四新”战略
湖南三一工业职院办学突出“三面向”,即面向智能制造业“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人才需求、面向“灯塔工厂”试制科研需求、面向工程机械“灯塔工厂”现有产业工人的转型需求,以解决“灯塔工厂”需求,助力湖南“三高四新”战略。
湖南三一工业职院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缺口为突破口,重点研究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在实施“数智化、电动化、国际化”战略后,“灯塔工厂”的生产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灯塔工厂”技术师。
湖南三一工业职院专业群对接企业产业链,重构与优化专业群组群逻辑,形成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工程机械智能物流、工程机械智能网联技术等五大专业群。创建产教融合专业群“九链对接”,即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接企业服务的产业,专业开设的课程体系对接企业岗位发展技术体系,课程内容对接企业的生产项目,教学时间安排对接企业的生产计划,实践教学资源对接企业的生产资源,学校“双师”对接企业人力资源,研发创新链对接科研双创体系,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绩效管控链对接质量保障体系。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使专业适应性大大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建体系,助力创建产教融合型企业
湖南三一工业职院与三一集团、湖南大学联合成立“灯塔工厂”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委员会,“三主体”协同共建“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体系。共同建立健全“灯塔工厂”人才能力模型、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评价画像机制;制定《“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实施方案》,开设校企合作定向班,培养“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人才。创建“双师—工程师—科研大师”的“三师”教学团队,营造“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灯塔工厂’—高校研究院所”的“三地”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共建智能制造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形成产、教、研稳固的共同体关系。
对标三一重工的“灯塔工厂”,校企共同完成对基地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湖南三一工业职院校内建成的数智化实训基地宛如缩小版的“灯塔工厂”,其可视化大屏包含车间概览、灯塔实景、智能看板、设备驾驶舱四大板块,运用数字孪生、机器视觉、AI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实训基地的全域透明化、智能化管理。基地既是学生实训场地,又是三一集团培训员工机器人操作技术场地。
近年来,学校利用三一集团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学院。通过让学生进入生产基地顶岗实训、企业捐赠实训设备、校企联合开发实训教具、学校自投设备等方式,实现实训设备与岗位设备接轨,实训项目与岗位项目同步、实训环境与岗位环境同景,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的实训。
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由三一企业高级工程师组成的有丰富实训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依托三一集团平台及优秀人才资源,建立了教师岗导师和企业岗导师“双导师”模式,通过教师工程化、工程师上讲台,设立“固定岗+弹性岗”促进校企师资双向流动。
强质量,校企共同培育高素质技术师
三一集团未来规划建设的45座“灯塔工厂”需要培养大量具备数字化架构及数字化制造的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师,怎么办?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标工厂岗位优化和升级教学标准,调整课程目标,整合传统课程,有针对性地增设数字孪生技术、灯塔工厂导论、人工智能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等新课程。近几年,校企共同开设了54个定向培养班,遵循能力递进的教育教学规律,实施“驾考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训练—历练—淬练”三阶段过关式螺旋进阶教学模式,提高“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实践能力,并根据课程内容制定“驾考式”考核标准近千个。
近4年,校企合作开设的各种订单班已经培育了2000余名新型产业工人。所培养学生呈现“三高一强”特点,即学生技能水平高、学生就业质量高、学生就业薪酬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订单班毕业生100%高质量就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曾谊晖 伍建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