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宜春学院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吴兆龙

    迈入新发展阶段,宜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对此,宜春学院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坚持从教学模式、主体建设、实践教学等维度共同发力,打造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的思政教育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基础建设,营造良好思政教学氛围,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在铸魂育人方面的引领作用。

    采用多元教学模式

    创新思政课堂表达

    宜春学院以办好办实思政课程为核心,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特征和要求,在思政教育中加强模式驱动,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感悟思政理论内涵。宜春学院开发“学习党的二十大 沁湖青年勇担当”系列线上主题微团课,依托“宜春学院”“宜春市共青团”“沁湖青年”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团旗飘扬、团徽闪烁、团歌嘹亮》《争做新时代好青年》《青春在这里飞扬》等主题短视频教学内容,以生动、具有代入感的教学形式,打造网红思政小课堂;推进“思政+”教学模式,开展以“不负春光 向阳生长”为主题的思政育人创新活动,结合学生专业所长,组织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雷锋公益市集、“唱响青春之歌”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环境氛围中汲取正向动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在重视思政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逐渐打破专业隔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优质人才;引入“智慧树跨校见面课程”,推进网络课程建设,以网络直播方式接受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的现场授课,营造更为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课程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的自主性。

    用好实践教学资源

    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

    宜春学院明确实践教学对学生深化理解思政内容的促进作用,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强化学生的思政思想和情感体验。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组建“青春建新功”乡村振兴服务实践团,前往宜春市上高县南港镇开展苎麻种植调研、梅沙紫薇产业园发展、田间农活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并提出有利于苎麻种植、产业创新的建议,以期改善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条件,坚定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政法学院、医学院等联合前往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童心港湾、鲁冰花驿站等平台,开展守护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草药文化等实践活动,既在小学生群体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青年学生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往高安市汪家圩乡参观团山寺大惨案遇难同胞纪念墓及纪念塔,倾听汪家圩乡的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深入农户进行防溺水、道路交通安全、防诈骗等安全知识宣传,助力暑期安全教育,促使青年学生在社会思政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外国语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前往彬江镇三星村倾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领会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奉献精神,并向三星村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在其心中埋下红色种子;“情暖社区 筑梦青春”实践团聚焦居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和问题前往袁州区走访调研,并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安全用电、防溺水常识等科普,协助社区完成反诈骗APP信息注册工作。

    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增强思政育人主动性

    宜春学院以江西“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为引领,通过线上指导、集体备课、专业培训等形式,夯实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升铸魂育人效能。宜春学院召开“大思政课”建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立足学院教学现状,明确思政教育团队的责任分工,构建党政齐抓共管、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为“大思政”格局建设凝聚合力,深化教师对思政教学改革必要性和复杂性的认知;举办赣西(宜春)片区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集体备课会活动,邀请知名教授以《以“问题链”引导有高度的思政课教学》为题进行线上专题指导,悉心解答“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让课堂有深度有内涵有实效”等现实问题,拓宽思政教师视野,指明思政教学方向;采取“一课多师、双师同堂”的教学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将校外专家和本校学者邀请至思政课堂,与思政课教师同上思政课,探索“校地联手、内外结合”的授课模式,推动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加强思政教学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系统、专业的思政内容供给,全面提升课堂育人效果;参加智慧思政研讨暨“慧思政”平台发布会,学习数智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举措,加强对线上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课件应用功能和方式的了解,以数智技术驱动思政教学水平的提升;主动承担赣西片区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跨校团队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概论”课教学改革为契机,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跨校联合授课,加强教师人才科学流动,提升教师团队整体育人水平。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推进文化育人工程

    近年来,宜春学院从多个方面探索校园文化有效途径,开展弘扬红色文化等校园活动。

    在寓教于乐中实现良好铸魂育人效果。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2022级思政实践周红色成果展,吸引更多学生共同见证思政实践成果,以红色精神的优秀内核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鼓励学生努力提升自我、投身乡村振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以动人的声音、精彩的演绎讲述了“共和国军嫂陈发姑”“一封穿越烽火的家书”“‘腰缠万贯’的讨米人”等红色故事,以红色精神号召和感染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红色基因;针对入学新生开展校训、校园文化建设与文明礼仪教育讲座,在传递校训理念的同时,教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的过程中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举办“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校园文化成果展,各学院围绕“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和社团特色文化,结合专业特色,通过展板展示、实物呈现、党史学习、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共同参加文化成果展,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品牌,引领校园新风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落实;举办首届体育文化节,开展系列体育赛事,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培育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凸显体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优势;组织“聚力青年心、共筑中国梦”校园文化音乐节,通过歌曲串烧、舞蹈、相声、小品、朗诵、话剧等艺术形式打造富有激情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艺术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理念,落实思政教育,做好“引路人”工作。(吴兆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宜春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0/27/07/ZGJYB20231027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