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四融入”育人 奏响文化传承强音
李金强 赵明明

    在今年7月举办的首届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演活动中,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携汉服旅拍项目、东岳陶瓷艺术工坊、非遗绒花制作等师生创业项目亮相。活动现场,学院参展作品广受关注和好评,尤其是造型优美、制作精良的汉服备受观众喜爱。这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地处齐鲁大地、孔子故里,位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校园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多措并举,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泰城历史文化,加大齐鲁文化、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研究力度,深入开展银杏树文化、紫薇花文化研究,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培养师生“礼、仁、智、信、美”等精神品德,走出了一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四融入”文化育人之路,2022年被山东省认定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融入党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融合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源泉。学院在党建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为党建品牌增光添彩。”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郝燕说。

    学院实行文化浸润与制度规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整体提升师生思想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师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实现以文化人;坚持“工作项目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按制度办、按程序干”,使文化浸润和制度规范相得益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思想涵养,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思想政治学习,融入师生日常教育培训,并把家国情怀、民本民贵、亲情孝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融入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学习诵读文化经典;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非遗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和鼓励更多师生加入文化传承队伍,提高文化修养,夯实文化自信,培育传承新人。

    融入课程: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前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升教育品质,是学院多年来坚持的理念和实践。

    与专业建设相匹配。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艺术类院校,开设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如民族服装与饰品、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书画艺术等。学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研发了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色彩、剪纸艺术、雕塑艺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切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与非遗传承相结合。学院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与名家大师、非遗传承人共建融教学、研究、传承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室,打造实践导向的“大师课”,让很多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学院与玉氏鸿叶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牛玉叶深入合作,先后设立了山东省齐鲁女红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牛玉叶大师工作室、泰安市齐鲁女红技艺科普专家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传统女红。

    坚持“教学做合一”“学思行合一”的教学实践,让每名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院将技能大赛当作检测学生职业技能手段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课融合”的教学模式,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近日,第十六届“仙霞杯”山东省大学生纺织服装科创大赛初赛在学院内举行,学生设计作品大量融入中国传统汉服元素,盘扣、立领、青花瓷装饰尽显中国风,体现出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院经常承办或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师生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奖项。

    融入校园:

    打造校园隐性传统文化课堂 

    建设花园式、智慧化的文化校园,让置身其中的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学院将泰山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学院大门两侧的“盛世·泰山”浮雕群以展示泰山历史文化和中华服饰文化为内容,以歌颂和谐盛世为主题,有40多位艺术名家参与了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坐落在校园内的泰山石刻园,由主园、中日友好石刻园和分园组成,形态各异的石刻与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融为一体,成为学院别具一格的亮丽景观,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其题词“历史的艺术”。学院还结合课程所需建设了艺术剧院、泰山大讲堂、茶艺实训室等数个文化设施,把校园变成了无声的大课堂。学院服饰博物馆始建于2009年,现有展区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为历朝历代服饰、少数民族服饰、国际主流服饰与泰山民俗服饰四个展区,全面系统、生动直观地展示中外服饰文化。今年年初,服饰博物馆的服饰亮相意大利帕多瓦市2023年春节文化活动,中国56个民族各具特色、款式繁多、工艺精湛的服饰通过模特的展示深深吸引了在场观众,进一步加深了意大利民众对汉服的认识,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如今,每年新生入学后到服饰博物馆参观学习已成为学院惯例。

    除了在“硬环境”上发力,学院还注重通过打造不同的活动阵地,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软环境”。与媒体合作推出《天下泰山 时尚泰安》栏目,向广大市民提供时尚信息、传播服饰文化;打造“华裳天下”服装表演项目,从服装设计、制作、展示到解说,全部由师生完成,生动展现中国服饰变迁和中外各民族的文化风貌;成立“紫薇花艺术团”,繁荣校园文化艺术生活……通过这一系列品牌项目的打造,学生得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活动:

    有机链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锦服华裳,绽放仲夏。前不久,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系2023届毕业作品展在学院艺术剧院精彩上演。动感十足的音乐、闪耀的聚光灯、个性张扬的步态……毕业大秀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在服装设计中灵活运用书法、山水画、皮影、戏曲、泰山石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刺绣、编织、拼接等传统工艺进行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上身”,是本次毕业秀最大的亮点。

    积极开展各类充满“中国味”的实践活动,是学院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每年都会因时制宜地举办书法绘画比赛、礼仪展演活动、儒家经典诵读比赛、诗词讲解比赛、服装模特大赛、茶艺表演、传统技艺作品展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一系列接地气有特色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院育人全过程。

    春风化雨润桃李,百叶深处起芳华。“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以办有灵魂、有质量、有温度的大学为价值追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着力打造学生发展好、教师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文化底蕴厚的品质学院。”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培安表示。

    (李金强 赵明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0/27/06/ZGJYB2023102706_b.jpg 06 中国教育报 7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