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文化唤醒灵魂 职教赋予力量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教育过程纪略
吴永东 龙海 杨校育 龙丝
学校北门
图书馆
国际学生体验中华文化
学校运动会表演

    文化是国家的根基。文化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艺术、音乐、文学等形式的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发展文化教育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自2002年建院以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了“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树立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卓越奉献、敢为人先”的新时代铜职精神,探索了“12345”文化育人体系,文化育人成果显著,真正做到了涵育优秀校园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时代新人。

    完善文化育人体系 打牢教育基础

    育人体系的建设是文化教育的骨架,是保证文化教育结出成果的基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过20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特色鲜明的“12345”文化育人体系,开发了“品德塑造岗位化、文化活动课程化”的特色课程,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文化德育师资队伍,建构了以就业岗位所需的文化素养思想品德为逻辑起点,与学生成长成才同向同步同行的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机制,以及党政工团横向共管、校院班级纵向联动、“四同”并进的管理考评工作机制。

    所谓“12345”文化育人体系,就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一个立校之基,围绕“品德、技能”两个着力点,举办“长征火炬节”“技能展示节”“传统文化艺术节”的“三节”活动,融合“热爱生命、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感恩教育”的“四项主题”教育,以及“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用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鼓舞人、用匠心追梦的职业文化塑造人、用灿烂绚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用多姿多彩的黔东文化熏陶人”的“五元”育人实践活动教育。

    这一体系紧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学校以思政理论课程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国家重大事件、国际风云变幻为索引,加强世情、国情教育,加强政治立场及政治方向的指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旨在开展“热爱生命”教育。学校开设系列“热爱生命”的讲座,开展防火防灾演练及安全知识教育,对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医学急救基本知识的培训学习及模拟演练。此外,“12345”文化育人体系扎根于红色文化,紧扣黔东文化,助力学生立志成才,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用黔东红色文化感染熏陶青年学生立大志、成大器、担大任。同时,加上弘扬黔东人民勤劳淳朴的品德,在学生中开展“每天节约1元钱,每次节约一滴水”“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勤工俭学”等活动。

    此外,学校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紧扣职业文化,加强职业精神教育。以企业文化推介会、企业技术专家进校园等形式,邀请企业技术专家进校为学生传授职业技能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构建文化育人环境 激发教育动力

    教育体系建设之后便是教育环境的打造,环境氛围是文化教育的“心脏”,是促进文化教育取得成效的动力源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5个主体功能展区,烘托文化氛围。建成了校内以一铜墙、二广场、三长廊、四中心、五场馆为主体和校外以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馆为代表的体系化、集群化基地基础设施,形成了校内校外育人资源的有机融合。

    走进校园,校园标识展现校园文化。学院楼馆道路命名及标识都有深刻的文化寓意——“格物”楼、“致知”楼、“明德路”、“笃行桥”取义《大学》《礼记》等儒家经典,导向“明德求真”;“逸群广场”,取黔东革命先烈周逸群之名,弘扬烈士之气节;“寅亮厅”择“铜仁书法圣手”严寅亮之号,增强文化自信。学院还建设400多米长的景观栈道和桃源山薰衣草种植项目,与逸群广场、孔子广场、苏格拉底广场、文化长廊等构成了集生态与人文于一体的魅力校园,渲染了浓郁优良的思政教育氛围,激发了师生的爱校热情,陶冶了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形成了环境育人的标识。

    走进校园,场馆长廊展现校园文化。学校精心打造了138米长的“五元文化”墙,将“五元文化”以图文的形式镌刻其上;更引人注目的是学校的逸群广场和孔子广场,它们传承着先辈的智慧与期望,形成了环境育人的办学亮点;漫步于中华诗歌文化长廊、人文铜仁文化长廊和职业技术文化长廊中,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和家乡文化之美的同时,也从职业发展中找到回馈家乡的道路;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给予了学生们全面的辅导,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文化之美,生命科普馆、食用菌标本馆、梵净山生物标本馆、校史馆以及农耕文化馆给予了学生们丰富的知识,帮助他们构建起更好的职业知识体系。

    走进校园,墙壁栏牌展现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走廊育人”,将专业知识、名人格言、名师风采、优秀学生作品、精彩活动、工作特色装点在各分院各专业的教学阵地的走廊过道,实验室、实训室行业气氛浓郁,像医院、像药厂、像车间,墙上张贴有产品(服务)介绍、工作流程、注意事项、企业文化等,走入其中,学生很快感觉由课堂走进了职场。

    走出校园,校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学校利用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馆、文笔峰烈士陵园、印江木黄会师纪念馆等12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国家自然保护区梵净山等20个生态自然文化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用璀璨的黔东人文生态文化立德树人。

    打造多元课堂 唤醒教育灵魂

    教育的载体是课堂与实践,文化教育也不例外。文化教育的形体已然完备,但还缺少灵魂。课堂实践便是文化教育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教育是否可以深入学生心中的要点。

    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学校将“五元文化”贯穿于文化素质教育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专业课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整合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内容,开发了校本特色教材;把新农村政策、职业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黔东文化等内容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编撰了《高职大学生四项主题教育》《茶文化概论》《知识铜仁》等校本教材。

    文化教育融入“校园实践”“第二课堂”。学校通过开展革命传统学习教育、党团员宣誓、红歌红剧演唱展播、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活动,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学校的文化教育也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开展文化沙龙、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书画展、寝室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子的人文素养,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提高校园文化格调和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更重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学校用多姿多彩的黔东文化熏陶人。以“铜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牵引,引导学生学习“松桃苗绣、四面鼓”“玉屏箫笛”“印江书法”“江口傩戏”“思南花烛”“德江炸龙”“沿河土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加强学生对本地文化的了解。

    文化教育融入“社会服务”“第三课堂”。学校将“三下乡”、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无偿献血、政策理论宣讲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有机融入热爱生命、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感恩诚信等“四项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发挥专业所学,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农技帮扶、科技信息服务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锻炼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意志品质,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实践育人功效。

    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出品格健全、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青年的同时,也要培养出技能过硬的新时代技术骨干。学校以“技能展示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用匠心追梦的职业文化塑造人。以专业为基础,学生“人人有项目,个个都参与”,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展示活动,如“5·12”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康复治疗技术展示、农技科技活动月活动、中草药识别比赛等,强化学生行业职业意识,大力弘扬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教育不只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深化文化育人的实践过程中,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师生模范,获得了诸多文化育人荣誉和称号。学校并没有止步于此,仍然紧紧扎根于文化教育事业之中,去追寻更高更阔的天空——承担起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职责,为走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赶考路”而不懈奋斗。

    (吴永东 龙海 杨校育 龙丝)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教育过程纪略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0/26/12/ZGJYB20231026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