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魏宇航(左二)走访学生寝室。 |
|
吉林大学2023级新生军训掠影。学校供图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22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到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都为高校建好“大思政课”提供了理念上的再更新、视野上的再开阔、格局上的再拓展。“大思政课”建设是党和国家交给高校的光荣任务,打造“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必须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运用好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站稳人民立场,教育引导全体师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建好“大思政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思政课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明显,思政课建设、学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2021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在中国人民大学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建好“大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为高校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大思政课”建好讲好的信心和决心。建好“大思政课”,必须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构建起“多层联动、多维协同、多角度育人”的思政铸魂育人合力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中建好“大思政课”
建好“大思政课”,必须对标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对于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战略要求,必须对标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以吉林大学为例,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学校党委将“打造引领工程——构建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列为“三大工程”之首,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出台《吉林大学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经常参加思政课教师备课座谈会,讲授思政课,随堂听课等。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经常研究解决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向联系教师提出思政课改进的意见建议。学校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并主导了全校“三全育人”建设工作,获批吉林省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成立了劳动关系研究院、东北抗联研究中心、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等一系列高水平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中建好“大思政课”
当前,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大思政课”建设,都处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建好“大思政课”,必须坚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三个突出”为抓手,着力方向引领、建强队伍、提升质量,建好“大平台”,育好“大师资”,讲好“大课堂”,不断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
突出方向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指示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深刻领会内涵,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用学术讲政治、用故事讲道理,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学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梳理中华文明谱系,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精神,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标志性概念,以学理化表达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打造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高地和高端智库,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突出引育结合,建强教师关键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要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推出名师打造计划,确立标杆,形成引领,吸引集聚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和教学科研团队,让水平最高的教师来讲思政课。要以打造高水平“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为抓手,深入开展“集中研讨、集中备课、集中培训”活动,强化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以素质提升为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职业生涯的指导,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整体能力和水平。
突出守正创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高校要坚持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推动思政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发力的“大思政”格局,形成全校合力办好“大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大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大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规划好思政课选修课程群,把思政实践、“四史”教育、劳动教育等纳入课程体系。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手段,运用好智慧课堂,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增强学生获得感,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作者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